哺乳期女性生病最麻烦了,既担心自己的病会传染给孩子,又害怕吃了药影响正常的母乳喂养。因此有很多哺乳期女性错误地认为只要服药就不能哺乳,甚至生病了还硬抗,不肯吃药。在此,生殖健康科副主任李兴源给大家分享了哺乳期用药的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哺乳期用药的安全等级一共分为五级:
L1级:安全
哺乳期女性服药后没有观察到对婴儿产生副作用。
L2级:比较安全
在针对这类药物的研究中,有限的证据表明对婴儿没有伤害,同时,关于药物危险性的研究证据也很少。
L3级:中等安全
没有太多相关对照研究,用药后有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或者对照研究仅显示有很轻微的非致命性的副作用,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和讨论,严格控制药量。
L4级:可能危险
这类药物的危害性通常是有研究证明的。但哺乳母亲用药后的益处大于对婴儿的危害,例如母亲处在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而其他较安全的药物不能使用或无效。
L5级:禁忌
经过大量实验和研究,证明这一级别的药物对母子都有明显的危害,禁止在哺乳期女性身上使用。
哺乳期宝妈应避免哪些药物
抑制泌乳药物:常见的有避孕药、溴隐亭等。
甲硝唑:会造成宝宝出现厌食、呕吐现象。
磺胺药:可使宝宝肝脏及肾脏功能受到损伤。
利血平:可造成宝宝昏睡、鼻塞。
四环素:会影响宝宝牙齿及骨骼发育,导致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发黄等。
氯霉素:可造成宝宝出现灰婴综合征,出现腹泻、呕吐、循环衰竭、皮肤发灰等,还会使宝宝骨髓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引发贫血。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可导致宝宝肝肾功能受损和引发耳毒性耳聋。
喹喏酮类抗生素药物:如氟哌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可影响宝宝骨骼发育。
抗肿瘤药物:如环磷酰胺、阿霉素、氨苯喋啶等,都有较大副作用,可抑制宝宝机体免疫及骨髓造血功能,并有一定的致癌几率。
抗精神药物:如苯巴比妥,会使宝宝嗜睡、皮肤出现“出血点”等症,严重则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损伤肝脏。
抗凝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可引发宝宝凝血机制障碍,引起出血等。
抗甲状腺药:如他巴唑、D860、硫氧嘧啶等,可能会造成宝宝甲状腺功能低下;硫脲嘧啶可导致宝宝甲状腺肿和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
中药类:如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雪上一枝蒿、红粉等具有一定毒性,不适宜在哺乳期服用。
除了内服药外,使用外用药也需注意:
若是用于非乳头非乳晕的外用药,可跟平时一样处理,但要注意不能接触到宝宝的皮肤,更不能让宝宝误食。
若是用于乳头、乳晕的外用药,推荐使用羊脂膏,即使宝宝误食,也无大碍,如果用其他药物,则需要在哺乳之前洗干净,不要让宝宝接触到即可。
标签:哺乳期 安全 用药
- 上一篇: 平度市人民医院:【温馨提示】中秋节期间我院推行无节假日门诊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