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贴敷第一天
医院的场景一度火爆
甚至还吸引了
很多国际友人
既然已经正式开贴了
那作为有责任心的小编
依然要给大家继续
讲解三伏贴的内容
三伏贴,又名三伏灸,是传统中医几千年预防保健治疗的方法。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强调”春夏养阳“,采取中医”冬病夏治“的方法,综合天灸、经络与中药,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性温驱寒的药物贴敷于不同穴位,具有温补阳气、驱除寒邪的作用,从而达到减轻和消除易发宿疾在冬季发病的概率,提升身体抵抗力,集防病、治病、保健功效于一体。
适应症状
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反复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哮喘等;
风湿性疾病: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产后风湿病及虚寒性头痛、颈肩腰腿痛、痛经等;
成人慢性寒胃病、慢性腹泻、夜尿频多、妇科慢性盆腔炎等;
素体阳虚、体恤、四肢不温、喜暖怕凉的”亚健康“人群。
贴敷时机
一般是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则每隔10天可加贴一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4小时,儿童贴药时间为0.5-2小时。(如果感觉有所不适可自行取下。贴敷最佳时间为去药后局部潮红有热痛感,几天后脱一层薄屑或有细小水泡。)
连续贴敷三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注意事项
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洗涤。
治疗期间禁食海鲜、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专家提醒
孕妇、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咯血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患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慎用,2岁以下幼儿也不适宜贴敷。
贴敷时间
初伏:2018年7月17日
中伏:2018年7月27日
中伏加强:2018年8月6日
末伏:2018年8月16日
咨询电话
治未病科:86856105
康复科:86853095
针灸科:86851829
儿 科:86860205
肺病科:86857511
妇 科:8685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