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俗语:冬至养生,夏至治病。一个安内,一个攘外。夏至人阳气到极限则一阴生,就是俗话说的寒。热极而寒生,寒生百病重。所以今天宜扶阳驱寒,将寒气消除在萌芽期是个取巧的方法。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生病。
因此,旧时在这时多驱邪求安,同时也讲究中午歇晌,讲究吃补食。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防暑。
起居养生
起居有时,养阴护阳
嵇康《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或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念中存想心中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
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夏季燥热,睡眠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忽冷忽热易感冒,因此提高身体免疫力也是夏至养生不二法则,每晚睡前半小时可以饮用牛奶孢子粉,有效提高睡眠质量,在深度睡梦中灵芝精华养护身体,提高免疫力。
运动养生
运动宜“轻”,环境宜“清”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不喜欢运动的,也可以选择听一首音乐,舞一曲禅舞,以此修心养身,让身体舒展的同时,心也随之静下来!古草雅集,慧舞禅心,让你在觉知中治愈身心。
精神养生
夏应养长,亦要静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
“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在日常茶饮中,可以加入黑枸杞、石斛花或者藏红花,用以静心养气。
饮食养生
夏至饮食,宜苦酸咸
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夏天来了
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