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市中心医院:【中心|青年节】芳 华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8/5/8 15:40:00 点击:-

芳华》电影上映,在不同年龄段都引起不小的轰动。虽然时代不一样,年轻的符号和特质都是共通的,热血、奋斗、青春飞扬赋予了年轻人特有的芳华。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团委组织团员青年面对面采访了集团5位院领导和科主任代表,聆听他们的青春故事,就像《绒花》歌词中唱到的“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岁月,让我们一起走进属于他们的芳华……

 

党委书记宋岩
坚守信仰,传承品格,青春无悔

 

  宋岩书记1982年参加工作。最初在办公室工作时,周围都是三四十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前辈,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对党和事业的忠诚热爱是他们工作的全部动力,他们对待工作全身心投入,个人利益永远放在后面,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那个时候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宋岩书记也会发愁,会有压力,工作中免不了出错,挨了批评也会偷偷地抹泪。但是这种严谨、自律、奉献的环境在当时甚至对她的一生影响都非常大。直到今天她依旧坚守着内心的那份信念。正如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坚守心中的信仰,有追求才不会浑浑噩噩的过日子。1990年她被选送全脱产去市委党校学习党政管理专业,30岁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35岁成为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


  工作之余,她不仅喜欢看书还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那时工资一个月只有40几块钱,但是有10块钱一定要拿出来买书和文学杂志,《拾月》、《收获》、《当代》是她最喜欢的读物。


  虽然那时文化娱乐形式单一,但是精神生活丰富多彩。那一代人也曾激情澎湃的在台上朗诵纪宇的《风流歌》,曾经演讲《青春万岁》并获得演讲比赛第一名,曾经跟同事演出自己编排的舞蹈《爱的奉献》,曾经跟女生搭伴跳交谊舞,曾经大家伙一起骑车几个小时到巨峰底下去爬崂顶等等。宋岩书记多年来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用笔尖记录这美好的芳华。

副院长张春玲
不忘学医初心,
手写病历精益求精终成“免检病历”

  张春玲副院长1988年毕业于青医,从小到大就是学霸,高中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医学专业。当时自己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当一名好医生,治病救人。实习分配在青纺医院(中心医院前身),那时候实习生是要手写大病历的,通常一份病历她会对照《诊断学》反复修改,实习的前2个月里一份病历自己主动修改三四遍,精益求精,以至于后来她的病历被医院评审专家们誉为“免检病历”。


  工作后她先被分配到大内科,因为基础扎实,3个月后就被安排到急诊独立值班。偌大的急诊室只有她和两名护士值班,心里不免忐忑,担心自己会不会造成患者诊疗不当。为了更加自信从容的面对患者,为他们解除病痛,她工作之外的时间大部分用来看书,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医术,每一本都翻被烂了。坚持每天“三省”,遇到的疑难杂症,再拿起书本寻找解决的方法。后来,拥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胆大心细的她,还自学了支气管镜技术,从此获得了“张大胆儿”的外号。


  29岁的她当上了呼吸内科主任,为了带领科室发展,掌握先进的医疗设备使用,她抓住一切机会自学或者外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以国内著名呼吸专业学科为目标,积极改进、提高学科技术水平,带领我院呼吸内科一步一个脚印直至成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虽然科主任的工作繁忙,但是科里所有住院病人的病情她都烂熟于心。“正如习总书记说的“不忘初心”,对我来说初心就是做一名好医生,当患者性命相托时,能够用自己的所学为病人解除病痛。”张院长说。

放疗三科主任鞠芳
课本翻烂写满笔记,
用一个个小目标和强烈的责任感、
使命感驱使自己进步

  鞠芳主任高考后受家人的影响选择了医学专业,毕业以后梦想做一名外科医生,因为觉得做手术是一件很酷的事。毕业时恰逢医院刚刚成立肿瘤科,成绩优异的她就被分配到了那里。那时候肿瘤学科刚刚起步,仪器设备也缺乏,她一有时间就看相关的书籍完善自己,以前的书都被自己翻烂了,清楚的记得哪些内容在书的哪一个位置。那时的业余生活就是跟袁海成(鞠芳主任爱人)一起到图书馆看书。以至于每到“三基三严”考试时,鞠主任成绩总是第一名。


  本科毕业没有直接考研究生一直是鞠主任心中的遗憾,2002年研究生考试时,孩子才刚出生1个月,虽然需要照顾孩子,但是一旦给自己设立了目标就会尽力去完成。2012年鞠主任又考取了博士资格。
  从一个年轻医生到科主任,鞠主任激励自己前进和学习的动力是给自己定一个小的目标,尽力去完成。同时,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上级交办的任务即使不睡觉也一定要圆满的完成。

检验科主任牟晓峰
把座右铭写在扉页,
主动报名去北川抗震救灾

  牟晓峰主任出生在70年代,还没上小学时就会写“毛主席万岁”的他认为小时候接受的爱国主义和传统革命教育对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那时的他就喜爱读书,最喜欢保尔柯察金的《钢材是怎样炼成的》,并立志为社会做一些贡献,不让自己碌碌无为。
  牟主任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座右铭,并且写在每本课本扉页上,一打开书就可以看到这句话,每当想偷懒或者遇到不顺的时候就看看这句话。大学时,他一有时间就去图书馆,当时青医分三个院区,每天晚上吃完饭就翻过山,去黄台路院区图书馆借书看。借的书不仅仅是专业书,还有古典名著、西方文学等方方面面的书。分配到医院检验科后仪器说明书都需要他自己翻译,不懂的专业词汇就从医学英语词典中一点点查。牟主任在工作的同时不放松科研课题的研究,但是白天工作繁忙,只有在下班后边吃饭边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因为想要做学问,必须要沉下心,全神贯注。


  08年汶川地震时,牟主任主动请缨跟随抗震救灾医疗队前往北川,去的路上看到从山上滚落的巨石心里不禁害怕,在北川的第三天在做血常规时更是碰到5当时震级最高的一次余震。心里虽然有害怕、恐惧,但是还是坚持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因为作为医务工作者能够为病人解除病痛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鲍慧玲护士长
坚持读书,
清楚记得知识点的位置

  鲍慧玲护士长1987年参加工作,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是认为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是一份崇高的职业。80年代教学的条件与现在相差甚远,没有模拟示教人可以进行操作练习,都是同学之间互相练习或者是拿自己胳膊练习扎针。印象比较深的是当时老师说:“明天练习插胃管,喝一大碗豆浆别吃饭。”后来才知道是为了练习时可以更好的判断胃管是否插到了胃内。那时的医疗用品也不像现在是一次性的,很多是需要反复消毒使用的,比如说注射器是玻璃的、输液器是橡胶管的,针头也是需要高温消毒使用的。
  鲍护士长一直坚持读书,自己的专业书翻了又翻,看了又看,现在有些用到的医学知识还可以清楚的记得是在课本的哪个位置。对于考试鲍护士长也有自己的心得:“大部分人在考试前只是背背题看看重点,应付完考试就放下了。等到下次考的时候还是不会,所以书中的内容要先通读几遍,把内容理解透,把关键点提炼出来加强记忆,不要光去记忆结果,要了解过程,这样自己推理也可以得出答案。”
  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她不顾孩子和家庭,主动申请到灾区抗震救灾。在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里整整工作了2个月,晚上也只能在活动板房里凑合过夜。鲍护士长对待工作和生活都全身心投入,到达科室后就不去想家里的琐事,工作就是你的第一目标,回家就放下工作,完完全全放松。有时候工作比较忙,回家可能不能完全的静下来,鲍护士长一般会选择看一本书,看个半小时左右自己慢慢的就静了下来,其实看书也是沉淀自己的过程。

芳华寄语
1、希望青年人坚守信仰,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职业规划,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
2、现在工作条件和学习的机会都比以前要好很多,所以要好好的抓住机会,利用好工作和生活的时间,不要浮躁,不要急于求成,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积累。
3、业余时间多看看书,专业书或者人文方面的书籍,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上。
4、善于思考,遇到问题不能只是等待上级医师告诉你方法,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才能有所进步。
5、多一点奉献精神,做一件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只是考虑自己能得到什么,凡事付出与收获总是成正比的。
6、增强法律意识,不合法、不合规的事坚决不能触碰。
7、不要害怕犯错,每个人都会犯错,要学会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一旦犯了错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去承受外界的声音,学会自己调整心态。
  青年时期的院领导、科主任们身上都拥有着相同的优秀品格:守信念、肯吃苦、好读书、有理想,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们给青年人做了很好的榜样。在物质生活丰裕的今天,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中书写人生华章!

标签:芳华   坚守   精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