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显示,现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2.9亿人,平均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据《2015年青岛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报告》,2015年我市共报告因心脏病死亡病例高达15572例。急性心梗是造成心脏病死亡首位原因,占心脏病死亡的41.75%。“心脏就像人体发动机,冠状动脉就是发动机的油路,油路堵塞,不及时疏通,心脏就会停跳,导致死亡 ”李晓说,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后12小时内进行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通过植入支架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可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急诊冠脉支架术目前被认为是国际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有效手段。
师从名医 精心研究心脏介入术
李晓1990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系,1996年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师从国内著名心脏病专家杜日映教授进修心脏介入治疗技术。
“我国首例冠脉支架植入出现在1993年,1996年全国能做这种手术的医院只有10多家。 ”李晓说,起初冠脉支架植入只能从股动脉介入,术后易出现皮下血肿、大出血或动静脉瘘、皮肤破溃,损伤神经造成肢体疼痛等,患者需20小时卧床,甚至部分患者加重心功能不全症状。2006年,李晓师从北京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学习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治疗,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克服股动脉治疗的缺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不需卧床,术后即拔管,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减少了医疗费用。 2011年,作为青岛市局级人才,李晓被引进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现在市第三人民医院95%以上患者,都是采用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
紧急施治 为挽救生命不分昼夜
李晓从医27年,对顽固性心衰、难治性高血压病、复杂心律失常、复杂冠心病等治疗具有较高造诣,尤其擅长冠脉支架手术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李晓介绍,目前,冠心病常用治疗方法有3种:药物、介入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就是冠脉支架植入术,是最近20年来开展的改善冠心病各种症状的新技术。这种手术不需开胸,只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将支架送到病变的合适位置,使狭窄或塌陷的血管向外扩张,达到血管重建目的,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等优点。
李晓常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救治,早一分钟使患者转危为安。他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只要患者有需求,随叫随到。 “我曾接诊一名18岁急性心梗患者,他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因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夜间突然猝死。 ”李晓说,凌晨他接到医院求助电话后,以最短时间赶到导管室,用了40分钟紧急植入心脏支架,年轻的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出院后很快恢复了劳动能力。
起搏器 心脏的第二台“发电机”
“心脏跳动是有个叫窦房结的‘发电机’有节奏地‘发电’,通过神经传导系统将‘电流’传到心肌细胞,心脏得以正常跳动。若窦房结无法正常‘发电’,或神经传导系统出现故障,心脏这台‘发动机’就会动力不足或忽快忽慢,甚至有‘熄火’现象,危及生命。 ”李晓说,心脏起搏器相当于心脏第二个“发电机”,里面有个小装置——微小锂电池,有规律地产生微小电流刺激心脏跳动,从而替代窦房结“发电”,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当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方法,与支架植入、心脏搭桥术一样,已是非常成熟的手术,约需1小时。
专家档案:
李晓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兼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专科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心血管介入分会委员。1996年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师从国内著名心脏病专家杜日映教授,进修学习心脏介入治疗技术;2006年师从北京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学习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治疗。累计完成冠脉支架手术2000余例、完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800余例,发表论文10余篇,专著1部。荣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
坐诊时间和地点:每周五全天,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二楼心内科专家门诊。
- 上一篇: 市三医打造党建品牌 成立“护卫健康 让党旗更红”党员志愿服务队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