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迎来二十四节气的“小寒”,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肾属水,旺于冬,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肾的养护。同时冬季气候干燥,分泌减少,会造成皮肤表面油脂不足,皮肤的抵抗力下降,易出现皮肤瘙痒症状。
冬季养生重在养肾防寒
关于冬季养生。冬季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阴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常见情况有恶寒、脘腹冷痛等。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它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就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因此,冬季养生重点是“养肾防寒”。
饮食起居有讲究
冬季居住环境的温度湿度尽量适宜。室内温度一般应保持16℃~20℃,以18℃为最理想,湿度30%-80%较适合。同时,冬季,依然应保持勤开窗的习惯,让空气流通,避免有害病菌在室内停留。
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
饮食要忌食生冷、黏硬等容易损伤、刺激脾胃的食物,饮食宜温热松软。补法中以炖补为佳。炖补制作时间长,有利于营养消化吸收,而且还可以适当加入药材,以增强疗效,或可根据个人体质选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同时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物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天气寒冷也不要放弃运动
因为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但正如俗话所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运动前不要忘记做准备活动,因为在寒冷条件下,人体的肌肉僵硬,关节的灵活性差,易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挫伤。运动强度要得当,特别是跑步的速度要由慢到快地逐渐增加,运动量的大小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冬晒太阳滋养阳气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顺应自然。让人体阴阳达到平衡。在冬天里晒太阳,对增加人体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调节中枢神经,增强人体各部位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均大有益处。特别对防治儿童佝偻病和成人骨质疏松症有着非常好的疗养效果。但是,冬季晒太阳也要调对地方和时间。早晨八九点钟,照在身上可以活血化瘀。午饭后,太阳当头,让阳光晒在头顶,温煦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心),晒一刻钟左右,可以通畅百脉、养脑补阳。傍晚,身体背对阳光,多晒晒能调理五脏气血。最好能边晒边拍打按摩,以一刻钟为宜。晒太阳别盲目,晒的时候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千万别暴晒,容易虚脱。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要量力而行,晒太阳最好戴个遮阳帽。白内障患者需要戴防护镜,以防紫外线直射眼睛。
保持精神畅达乐观
冬季养生的重点是闭藏,精神调养也要着眼于“闭藏”,要保持精神安静,内心恬淡,多些善良之心、宽厚之心,戒除“怨恨恼怒烦、贪嗔痴慢疑”。存在这样问题的人,最好的方法是多晒太阳,同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在寒风中嬉闹玩耍,可以驱散心头的寒意,让心里温暖如春,这是治疗冬季情绪失调的最好方法。
- 上一篇: 《人生的乐趣》——林语堂
- 下一篇: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