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秋高气爽,但却有这样的一群人,正为秋季的到来而苦恼。因为,秋季也是过敏性皮肤疾病高发的疾病,因为空气干燥,气候变化比较大,紫外线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多种过敏性皮肤疾病。
秋季常见过敏性皮炎
颜面再发性皮炎
颜面再发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轻度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病因:
空气中的某些尘埃、花粉等物,粘附在涂擦了化妆品的皮肤上,再经过日光的照射,局部的酸碱比值发生改变,皮肤表面温度升高,使其易于溶解吸收而发生变态性反应,导致皮肤屏障作用破坏。
常见症状:
如颜面、颈部等暴露部位出现红斑、水肿、丘疹、细薄脱屑,或者表面轻度增厚,有的表现为眼周或颈部水肿性红斑,常伴有瘙痒或刺痛。
中医专家诊断
采用中药凉血活血,祛风止痒,同时配合放血疗法,活血、泄热,可迅速缓解局部症状,缩短疗程,避免复发。
在本病未发病时,中药可调节面部气血,使气血充足、运行通畅,则“血行风自灭”,同时滋补肝肾,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有效地减少了复发,有效治疗这类疾病。
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而病因较为复杂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就是老百姓俗称的“风疙瘩”。
病因:
秋荨多是由于秋季风沙比较大,花粉病菌等传播严重刺激皮肤,还以就是不注意食用了致敏食物,继而导致过敏性感染现象出现,诱发皮肤出现炎症充血等局部水肿损伤。
常见症状:
局部或全身性皮肤上突然成片出现红色肿块,发病迅速,消退亦可迅速,有剧痒。
中医专家诊断:
急性荨麻疹
【风热犯表证】发病急骤,风团鲜红,灼热剧痒,伴发热,恶寒
【主证】风热束表,肺卫失宣。
【治法】辛凉透表,宣肺清热。
【内热受风证】发病急,全身起风团,痒,伴高热多汗,口干,胸闷气短,大便干或便痢。
【主证】素有内热,复感风邪,不得疏泄透达,郁于腠理之间而成。【治法】祛风解表,通腑泄热,表里双解。
慢性荨麻疹
【风寒证】可见于寒冷型荨麻疹。风团色白,恶风怕冷,受冷加重。
【辨证】卫外失固,风寒易袭。
【治法】祛风散寒,益气健脾固表。
【卫气不固证】皮疹呈淡红色或皮色,如粟如豆,散在,反复发作。
【辨证】素体禀赋不耐,表虚卫外不固,易为风邪侵袭。
【治法】益气健脾,固表祛风。
湿疹
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
病因:
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
常见症状:
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中医专家诊断:
【湿热型】多见于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以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
【辨证】由于血热脾湿,浸淫肌肤。【治法】利湿清热。
【脾湿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或泛发型湿疹。
【辨证】由于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浸淫成疮。【治法】健脾除湿。
【血热型】相当于丘疹性湿疹。
【辨证】由于内蕴湿热,外受于风,热重于湿。【治法】凉血清热,祛风除湿。
【阴伤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泛发性湿疹。
【辨证】由于渗水日久,伤耗阴血,血燥生风。【治法】滋阴养血,除湿止痒。
- 上一篇: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关于中老年人养生,为您总结到位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