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平度市人民医院:警惕流行性出血热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7/10/24 10:14:00 点击:-

  每年11月至1月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峰期,我院感染科目前已收治5例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治疗原则

 

  一旦疑诊流行性出血热需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按照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隔离治疗原则,按乙类传染病上报,密观生命体征,针对五期的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综合治疗。

 

  预防

 

  防鼠、灭鼠是消灭本病的关键。做好食品、环境、个人卫生,必要时可用出血热疫苗预防注射。

 

  感染科服务项目:

 

  1  各种传染病预防及诊疗的咨询服务。

 

  2  肝功能异常原因的诊断治疗: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代谢性肝病等等。

 

  3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特别是乙肝、丙肝的抗病毒治疗及管理。

 

  4  发热原因的诊断治疗:感染性发热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及其他病原体感染;非感染性发热,如肿瘤热、代谢性疾病导致发热、药物热等。

 

  5  出疹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水痘、手足口病、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风疹等疾病。

 

  6  出血热的诊断治疗:采用合理液体疗法,辅以血液透析等治疗手段,治愈率高。

 

标签:疾病   诊断   治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