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是生命的通道,人体血管系统是由动脉和静脉连接而成的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全身血管单根排列全长约15万公里,可以绕赤道4圈。全身血液24小时的循环总里程约为26.4万公里,比长江、黄河长度相加的总和还要长20多倍。在如此长的管道中,随时都有血栓的形成,又不断被抑制和溶解。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正常状态下,体内的血栓会自然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久坐不运动以及生活压力等原因,人体分解血栓的速度会变慢。
血栓一旦无法顺利分解,就会积存在血管壁上,很可能随着血液流动而移动。
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血栓?
人体血管内既有促血栓形成的因素,又有抑制血栓形成的机制,正常情况下两个系统维持动态平衡,使血液始终保持流动的液体状态,循环往复,长流不息。
但是,一旦因某种原因破坏了这种平衡,凝血系统作用增强,血液会凝固成“血栓”,在血管内筑上一道“河坝”,使血管“河道”“梗阻”。这些促凝力量主要与血栓形成的三大元凶有关。
1.血流速度缓慢:大手术后、截瘫等患者长期卧床,缺乏运动,血流明显变缓。
2.高凝状态:高血脂、高血糖、抽烟、酗酒、妊娠、产后、肿瘤、口服避孕药等因素都能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3.内皮细胞损伤:静脉内膜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溃疡、风湿性和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等患者局部血管内皮的完整性都遭到严重破坏,非常容易发生血栓。
此外,血小板增多或血小板粘性增加也可增高血液的凝固性,如妊娠、术后、产后、高脂饮食、吸烟等因素又雪上加霜的使血小板粘性增加。
99%的血栓悄无声息
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99%的血栓没有任何症状及感觉,甚至到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做常规检查,血脂、血压、心电图、CT等一切指标正常,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发生。
如何预防血栓形成?
1.积极寻找有无导致高凝的疾病,早日斩断病因:如肿瘤、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等。
2.科学饮食:少吃油腻、高胆固醇、含糖高的食物。多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芹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黑木耳等。
饮食当中值得推荐的是深海鱼和深海鱼油。鱼的脂肪中含有人体无法自身合成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可防止血液凝固、溶解血栓,还能减少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同时增加好胆固醇。
3.体育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粘滞性下降。如做体操、打太极拳、跳老年迪斯科、骑自行车、散步、慢跑、游泳、舞剑等。
4.多饮水:多饮白开水是最简单而又有效的防止血栓形成的方法。平时养成饮水习惯,每日饮水1000—2000毫升,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一个小动作防血栓
多做“踝泵练习”,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增强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
具体方法:双膝自然伸展,用尽全力勾脚10秒钟后再用尽全力绷脚,反复进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数,越多越好。
每次勾脚、绷脚要尽量达到最大幅度,动作要尽可能缓慢柔和,双脚同时做效果更佳。
- 上一篇: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秋分之后是凉燥!中医专家的秋分宝典请收好!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