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六医:专家名片——郇述玲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7/9/7 18:48:00 点击:-

郇述玲,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青岛大学医学部兼职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兼任山东省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保健分会委员,青岛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从事临床诊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先后在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和奥地利维也纳医院进修学习,诊疗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和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发表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和SCI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担任主编和副主编医学论著三部,承担、参与省市局级科研课题四项。重点临床方向: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的诊断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全球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30%和45%。我国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

很多患者和居民朋友经常向我咨询怎样预防HBV感染的问题。今天再次通过医院微信平台为朋友们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性、有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越早越好。接种部位新生儿为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三角肌,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

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是影响HBV母婴传播的最关键因素。HBV-DNA水平较高(106 U/ml)母亲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母婴传播。近年有研究显示,对这部分母亲在妊娠中后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使孕妇产前血清中HBV-DNA水平降低,提高新生儿的母婴阻断成功率。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对HBV-DNA高水平孕妇给予抗病毒药物,以提高新生儿的HBV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具体请参见医院微信母婴阻断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或20μg 仓鼠卵巢细胞(CH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建议接种3针2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或20μg CH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μ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μg或3针2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 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

二、意外暴露后预防

当有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意外暴露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1.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并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2.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阳性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IU/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 (20m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各20 mg)。

三、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在诊断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时,应按规定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 (该三种标志物均阴性者)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 DNA水平,而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

对慢性HBV感染者及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除不能捐献血液、组织器官及从事国家明文规定的职业或工种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应定期进行医学随访。

慢性HBV感染者管理流程图

四、切断传播途径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灸的针具),并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原则。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任何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伙伴健康状况不明的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安全套,以预防乙型肝炎及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标签:六医   专家   肝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