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一位大叔常规查体,竟然查出了大问题:体内竟然藏有一个“定时炸弹”!
郝先生今年55岁,常规查体检查发现颈内动脉动脉瘤。 颅脑核磁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直径约1.3cm。这对于人体而言,真真的是一个“定时炸弹”!
这可吓坏了郝大叔,怎么办?肯定要尽快将其“拆除”才行啊。
找谁呢?找他?
拜托,那是电影好不好?
人体“拆弹”,
肯定还是要靠医生“拆弹”团队才行啊。
就这样,
一场不亚于大片式的
医生“拆弹”之旅开始上演。
我们先来看看郝先生的动脉瘤情况吧
大叔收住神经内科后,在完善术前检查后给予局麻下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宽颈,直径约15mm。
动脉瘤3D造影
可是,这个动脉瘤“炸弹”该如何
“拆除”呢?
先来给大家看段模拟视频吧
原来就是要将这个瘤体填充起来
再来看看我们的“拆弹”医生们是如何
成功“拆弹”的吧
看到了吗?
动脉瘤最后已不显影!
成功了!
有没有感觉和模拟视频里的操作一模一样?
就这样,我院脑卒中中心张兴超医生团队在李雪梅主任及中心顾问天坛医院莫教授指导下,在麻醉科及介入室配合下,成功为这位患者拆除颅内“定时炸弹”,填补我院动脉介入治疗的一项空白。
相比于神经内外科的其他亚专业,“神经血管”专业的医生团队更像人脑拆弹部队,更具挑战性。
动脉瘤不是肿瘤
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被称为颅内“定时炸弹”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
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动脉瘤破裂的临界大小为直径在0.5~0.6cm。直径超过0.5cm的动脉瘤出血机会逐渐增多。颅内动脉瘤病人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破裂出血后多数表现为剧烈头痛,严重时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
检查诊断:
1.CTA可以确诊动脉瘤,能明确瘤体的大小、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动脉壁的钙化、瘤内血栓以及动脉瘤破裂后形成的血肿,为进一步手术提供较为精确的信息。
2.MRA诊断动脉瘤的作用与CTA大致相同,对于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可以酌情选择MRA。
3. DSA:动脉瘤检查的“金标准”。
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1)动脉瘤夹闭手术:手术目的在于阻断动脉瘤的血液供应,避免发生再出血;保持载瘤及供血动脉继续通畅,维持脑组织正常血运,用一个或多个钛合金夹子,夹住动脉瘤瘤颈位置,阻断血流对瘤壁的冲击。
动脉瘤夹闭手术模式图
(2)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动脉瘤的病人因开颅手术创伤大、或开颅手术失败,亦或因全身情况及局部情况不适宜开颅手术的,可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对于动脉瘤没有上述情况者,也可以先选择栓塞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手术目的在于:利用股动脉穿刺,将纤细的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囊内或瘤颈部位,再经过微导管将柔软的钛合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内并将其充满,使得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从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
动脉瘤栓塞手术模式图
惊险的“拆弹”之旅背后,是专家团队的支持,是医生团队的配合与技术积累,是多学科合作的结果,我院神经血管介入手术团队将继续不断求索之路,为广大患者“排忧解难”。
- 上一篇: 黄岛区中心医院:啤酒飘香 夜马盛宴的背后:有你在,便心安!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