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成为医疗和健康关注的一个重要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许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发生率上升,用药几率也大大增加。但由于老年人自身意识不足,得到的照顾不足等原因,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增加。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如何弥补对老人健康的监护,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自我用药的能力,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老年人用药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1:多种药并用
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服药的种类也不少。但同一时间内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越大。因此,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品时要咨询医生或药师,注意药品隔断服用,警惕药物的相互作用。
误区2:偏听偏信
很多老年人患病初期治疗心切,一旦短期内达不到预期疗效,便更换医院、更换药品,或者偏听偏信小广告的虚假宣传,滥用“灵丹妙药”、“祖传秘方”,这样不但起不到药效,反而延误或加重病情。殊不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多数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有根据医嘱坚持用药,同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才能尽量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误区3:超量或减量服药
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治病心切,为了追求药品“立竿见影”的效果,擅自增加用药剂量,结果常常是增大了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再者部分老年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一定了解,担心产生依赖性或副作用,擅自减少用药剂量,甚至认为症状减轻就可以停药,结果却耽误了治疗。
误区4:乱用补药
中医有一句俗语: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而老百姓则认为以人参为代表的滋补品怎么吃都对身体有好处。可实际上,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只有明确的虚证才需要服用相应的补品。若长时间服用会引起腹泻、失眠、心悸等不良反应。
误区5:过年不吃药
有些老人迷信“过年不吃药”,为了图吉利在大年三十悄悄把药停掉,擅自停药导致严重突发性疾病。医生提示高血压病人、心绞痛患者、糖尿病患者、癫痫病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随意擅自停药,否则易让病情反复危及生命。
老年人如何做到安全用药?
老年患者应明明白白用药,积极与医生一起确定用药方案,建立让自己一目了然的用药档案表,方便自己正确无误的服用药物。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熟悉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应及时咨询药师或者医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一些辅助手段提醒自己按时服用药品:使用药丸盒;每天相同时间服药;时钟、手机设置闹铃等。至少每半年或者一年请医生或药师筛查一次目前服用的药物,确定是否有新的或者更好的替代方案。
家属要监督老年患者服药,防止少服,多服、漏服,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如有必要应及时送患者到医院。
老年患者用药“十忌原则”
一忌随意滥用
二忌品种过多
三忌时间太长
四忌不遵医嘱
五忌生搬硬套
六忌乱用偏方、秘方、
七忌滥用补药
八忌更换过频
九忌嗜药成瘾
十忌联用毒副作用强的药物
供稿:药剂科刘永芹
- 上一篇: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抓住末伏尾巴 将“冬病夏治”进行到底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