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2年全国权威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成人患病率高达10.8%,也就是说,每10位成年人之中,就有1位患有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现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由于慢性肾脏病前期症状不明显,又难以根治,后期发展成尿毒症后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所以也被称作“沉默的杀手”,如何对抗这个“杀手”?让我们一起探访青岛市市立医院肾内科,了解一下他们的“绝密武器”。
- 一支细针,打开肾病治疗之门的钥匙
肾脏不同于其他器官,它是一个“任劳任怨”型的脏器,它不像心脏会痛、会慌;不像胃会饿、会胀;也不像肺会憋、会闷。“肾脏在患病初期,通常不会出现明显不适,一旦出现全身水肿、乏力等报警信号时,往往肾脏病已经非常严重了。更有甚者,不乏首次入院便发现患了尿毒症。”东院肾内科主任兼东院血液净化中心主任腊岩告诉记者。所以说,及早发现肾脏病的“蛛丝马迹”,及时进行一体化系统治疗,是对抗“沉默杀手”的制胜法宝。
“如果体检时发现尿潜血或尿蛋白呈阳性,且认定它们是来自于肾脏本身,而非肿瘤、结石、炎症等情况,当这种情况持续超过3个月,那么就可以确诊为慢性肾脏病了。”腊岩主任告诉记者。大部分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可能终身稳定,少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盲目相信偏方或中药),则可能慢慢发展为蛋白尿、血压高,最后滑入尿毒症的深渊。
因大部分肾脏疾病可以通过查体而早期发现,所以定期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对早期发现肾脏病非常重要。说到查体频率,腊岩主任建议,正常人每年一次即可,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最好查两次。如果有尿检异常,就需要每3个月查一次,如无大碍,可以在2-3年以后,每年查一到两次即可。如果一旦确诊为慢性肾脏病,主任呼吁大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寻求科学的治疗方案,延缓肾脏病的发展速度,避免恶化为尿毒症。
在肾脏病诊断领域,有一个金标准——“肾穿刺活检”,就是应用肾穿刺针,从肾脏取下一块或几块小小的组织,通过病理检查,对肾脏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这项检查能够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它的价值是血、尿化验和影像学检查所不能替代的。早在1991年,市立医院肾内科就开展了岛城第一例肾穿刺活检技术,目前,每年检查近百例。
据腊岩主任介绍,曾有一位在德国留学的女孩,因蛋白尿、血小板过少在德住过两次院,病因一直没有搞清楚,也就无法开展系统治疗。女孩毕业后回国,在市立医院做了穿刺活检,诊断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专家团队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两年之后,女孩的身体又出现不适,市立医院再次穿刺检查发现,她得的是不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团队迅速根据病理检测结果,为她进行了规范治疗,可见精准的检查,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非比寻常的帮助。
- 一台机器,托起尿毒症患者“生命的希望”
走进市立医院东院血液净化中心的大门,一台台血液透析机有序地运转着,疾病的泣诉与生命的渴望,在这里同时唱响。“我们集团两院区共有80台血液透析机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超过300人。”腊岩主任告诉记者,早在1979年,市立医院就开展了血透技术;1992年,成立了青岛地区较早的血液净化中心。
“这是动静脉内瘘,主要是为了将患者前臂的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以保证静脉中有足够的血流量。”腊岩主任指着一台机器向记者介绍,“在血泵的作用下,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流经一个由无数根中空纤维组成的透析器,血液从纤维内自上而下流动,干净的透析液从纤维外从下往上走,血液和透析液隔着透析膜逆向流动,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毒素被透析液带走,经过净化的血液再回输给人体,就这样不断循环。”需要透析的患者每周要进行3次透析,每次4小时,一次透析结束,算下来身体内的所有血液要循环12遍左右,目的就是要将血液内的代谢产物降低至少50%。
“我们的工作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词:严谨。”腊岩主任表示,因为血液净化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操作,都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再加上透析患者要承受躯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很容易焦虑、抑郁,这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医护团队以精良的医疗技术和体贴的服务面对每一位患者,随时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流量、静脉压等,警惕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安抚病人的不安情绪等。
“透析,可以说是尿毒症患者一辈子的事情。除非换肾,否则患者每周都要来到这里进行血透,我们和患者之间已经超越了医患关系,更像是朋友和家人。”腊岩主任说,“有一位患者从血液净化中心成立,就每周三次来这里透析,至今已经整整28年,见证着这里的变迁与发展。医护人员平均每周和患者见面的时间超过12小时,哪位病人过生日了,谁家的孩子上大学了、结婚了,家长里短、生活琐碎,他们都愿意与我们分享,这不是亲人是什么?这让我们格外珍视这份信任。”
- 一根导管,成为病人的另一条“生命通道”
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功能严重损害,所以需要通过“洗肾”来排除体内毒素,“洗肾”的方式除了咱们刚刚提到的血液透析,另外一种就是腹膜透析。“有的老年尿毒症患者常年卧床、行动不便,有的血管功能不好、心肺功能差,这样的患者都无法承受血液透析,那么,腹膜透析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腊岩主任介绍说。2012年3月份,青岛市首家腹透门诊在市立医院成立,专门的医护团队为每一位患者建立起完善的腹透档案,目前,这里已经有近200名患者。
腹膜透析治疗主要是通过腹膜透析导管将配好的透析液灌入腹腔,腹腔内腹膜一侧毛细血管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会透过腹膜进入另一侧的腹透液中,然后将含有代谢废物的透析液放出来。一般腹膜透析需要每天4次,三餐前分别做一次,睡前一次。
腹透治疗除了解决一部分患者不能前往医院做血透的不便,还给了患者更多的自主权,一般尿毒症患者不敢旅游、出差,因为在外地常常不能保证正常的透析频率。腹膜透析可以自己操作,简单方便,出远门的时候只要带足透析液就可以了,大大方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需要每2个月来医院进行检查,专家团队会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一个团队,为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由于肾脏病的复杂性和危急性,肾内科和ICU的联系非常密切,专业团队、多方会诊,都是为了帮助病情危重的患者逃离死亡线。近日,有一名城阳患尿毒症的高钾血症患者突发急性心梗,每分钟心跳只有20次,意识已近丧失,无法进行血液透析,在ICU、肾内科团队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下,血滤、腹透有序进行,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拉了回来。
目前,大多数慢性肾病难以根治。期待灵丹妙药,想把慢性肾病彻底根治,非常不切实际,因此,提醒广大患者,治疗的目标应该是控制并发症,延缓疾病进展,避免进入尿毒症期。
最后,腊岩主任表示,广大市民朋友们平日里一定要定期体检,例如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还不要乱用药,比如抗生素、止痛药、减肥药等等。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多运动,多喝水,不憋尿。一生肾好,才甚好!
专家介绍:
腊岩,东院肾内科主任兼东院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对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疾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肾脏系统疾病的疑难、危重患者的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治疗等有一定专长。 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家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副主编著作1部,参编4部。
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肾脏病专业工作23年,1991年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修1年。青岛市血液净化专业副主任委员。
- 上一篇: 一针一管一机器 只为患者一个“赞”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