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里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1 立秋三侯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2 立秋饮食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指出饮食对机体健康生命维持的重要性。
滋阴润肺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秋季饮食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初秋时分,气温仍偏高,应继续注意避阳降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1、多吃萝卜
民间有“秋后萝卜赛人参”的说法。萝卜不仅营养丰富,且有较高食疗价值,行气、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解毒、利尿。新鲜榨取的鲜萝卜汁对口腔溃疡、扁桃体炎、热性哮喘、高血压等疾病均有疗效。
2、常备百合
《本草纲目》记载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补中益气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百合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等营养元素,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秋季可常食百合粥和百合汤。
3、适当食鸭
鸭为水禽,性寒凉。营养学家认为,当年的新鸭养到秋季后,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等营养元素,适合秋季进补养生。广东地区喜欢煲汤,秋季常常用的有老鸭冬瓜汤、老鸭虫草汤、猪蹄炖老鸭等。
通过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可防止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
急食酸以收之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
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脾胃容易在这种冷热刺激中发生不适。中医养生理念认为,这段时期不要贪饮凉食,多灸在大椎,关元,神阙,足三里等,不但有助于调理脾胃,也有利于阳气提升。减少秋燥的症状,初秋晚上睡觉时不要通宵吹空调和电扇,腹部和膝盖最好加盖薄被或者毛毯。
3 立秋艾灸培补元气
1、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2、太白穴:补充气血、美容养颜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取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3、关元穴: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4 立秋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立秋起居,敛阳舒肺
立秋过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一般立秋过后以晚10 点入睡,早晨6点起床为宜,既顺应阳气的收敛,又能舒展肺气。
在冷秋及寒冬到来之时, 自身阳气充足才不至于被寒邢侵袭, 正所谓“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疲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对身体各种症状的调理及身体的保健有着相当显著的效果, 得到了古今众医家及老百姓的认可, 因此使得艾灸几千年来沿用至今, 为百姓所乐道。
立秋调神,宜安养神气, 宁神定志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时,天气仍然很热,但是已没有夏天的温度高,秋天的气候特点为干燥。
按照中医理论,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从五行的对应来看,秋季与悲忧的情志相对应。这主要是因为,初秋时节,大自然逐渐出现了肃杀的景象,人容易产生悲忧的情绪,此时应保持心情舒畅,注重收敛神气、宁神定志,做到内心宁静。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同时,秋季天高云淡,适当参加一些郊游或者登山等活动,登高望远,非常有助于缓解悲忧的情绪。
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
具体做法: 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 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 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 上一篇: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妈妈课堂”继续开课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