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六医:莫让药伤肝 莫让肝负担——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性肝损伤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7/8/9 9:18:00 点击:-

据了解,肝病患者正在逐年递增,在肝炎大家族里,除乙肝等病毒性肝炎以外,目前药物性肝炎发病率已经排在肝病的第四位,患者数量占我院门诊量的近10%。目前我国药物性肝病占住院黄疸患者2-5%,约占所谓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在老年肝病中可达20%以上。

那么究竟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呢?

 因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称为药物性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的分类

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1、按病程特征药物性肝损伤分为急性药物性肝病(肝脏炎症在6月内消退)及慢性药物性肝病(大于 6月或再次肝损伤)。

2、急性药物性肝病按照临床表现特征,又分为肝细胞性药物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药物性肝病及混合性药物性肝病。

我们知道“是药三分毒”是不是所有药物都能引起肝损伤呢?

 肝脏是药物转化和代谢的“解毒工厂”,是人体内进行合成、代谢、分解、解毒工作的重要器官,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才排出体外,有些药物还要经过肝脏的分解有效成分才能发挥,更有一些药物经过肝脏分解反而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人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如果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服药,不能做到合理的剂量、适应症、疗程和搭配等,药物进入人体后首当其冲受到毒副作用损害的必然是肝脏。有不少患者认为服用的药物越多越好,这样才有安全感。这种不恰当的用药不但不安全,还会加重病情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不宜过多过杂地使用。但是也有少部分药物主要是通过肾脏代谢的,对肝脏影响相对较小。

哪些临床常见药物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呢?

 目前明确的可以引起肝损伤的药物超过1000种。有六类药物如果服用不合理最容易损伤肝脏引发“药物性肝损伤”,包括抗结核药、降血脂药、抗生素、肿瘤化疗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等等。

药物性肝损伤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损伤表现可以从没有临床症状到出现皮疹、发热、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皮肤粘膜黄染、尿黄等严重不适临床症状。简单来说就是部分病人并无临床症状,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而就医,而部分病人也可以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内胆汁淤积、脂肪肝等。

 青岛六医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服药时应该注意,每个人的具体病情、病因都不一样,生病了应该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并按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加剂量、延长疗程或不规则用药。长期用药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仔细观察原有病症有无变化,是否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厌食、肝肿大、肝区痛、黄疸、皮疹、发热、畏寒、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等症状。如果因为用药已经发生肝损害,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尽快就诊,把近期用药史告诉医生,以便确定病因。 

标签:六医   药物性肝损伤   合理用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