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六医:是什么原因,让他在病房里完成了一个人的毕业典礼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7-6-26 17:49:00 点击:-

日前,一则《病房里,他一个人参加毕业典礼》的新闻被齐鲁晚报报道,并被腾讯新闻、凤凰资讯等各大媒体转载,引起广泛关注。这是发生在青岛六医肝病九科的一个故事,6月22日下午,在肝病九科的一间普通病房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青岛大学商学院大四毕业生王锐头戴学士帽,身穿学士服,从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丁金光的手中接过学位证书。

今年5月初,王锐因膝关节严重受伤,在服用消炎药十余天后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经青大附院诊断为:肝功能异常,各项肝功能指标严重超标。保肝治疗一周后,王锐的病情恶化。5月末,王锐转入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入院诊断为药物性肝炎伴胆汁淤积,六医专家们了解了他的病情之后,立即为其制定了相应的医治方案,经过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多次的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王锐的病情得到缓解,高峰期已经过去,但仍然需要住院观察,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王锐的理想是做一名地理老师,今年他跨专业考取了青大旅地学院的地理学科教学的研究生。据王锐的主治医生王晓彬介绍,王锐目前病情稳定,再经过一两个周的治疗,就可以康复出院,九月开学,王锐就可以重返校园圆他的教师梦想了。

很多人感到不解,王锐同学只是吃了几天消炎药,怎么就会得这么严重的肝病呢?大家知道吃药可以治病,却不知道吃药也可能造成肝损伤,严重的还会导致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那么究竟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呢?今天,小编特地邀请到肝病九科温子荣主任为大家普及一下关于药物性肝病的知识。

1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因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称为药物性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我们知道“是药三分毒”,是不是所有药物都能引起肝损伤呢?

肝脏是药物转化和代谢的“解毒工厂”,是人体内进行合成、代谢、分解、解毒工作的重要器官,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才排出体外,有些药物还要经过肝脏的分解有效成分才能发挥,更有一些药物经过肝脏分解反而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人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如果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服药,不能做到合理的剂量、适应症、疗程和搭配等,药物进入人体后首当其冲受到毒副作用损害的必然是肝脏。有不少患者认为服用的药物越多越好,这样才有安全感。这种不恰当的用药不但不安全,还会加重病情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不宜过多过杂地使用。但是也有少部分药物主要是通过肾脏代谢的,对肝脏影响相对较小。

2

一般都有哪些临床常见药物

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呢?

有六类药物如果服用不合理最容易损伤肝脏引发“药物性肝损伤”,包括抗结核药、降血脂药、抗生素、肿瘤化疗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等等。

3

药物性肝病的分类

按病程特征药物性肝损伤分为急性药物性肝病(肝脏炎症在6月内消退)及慢性药物性肝病(大于6月或再次肝损伤)。

急性药物性肝病按照临床表现特征,又分为肝细胞性药物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药物性肝病及混合性药物性肝病。

4

药物性肝损伤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损伤表现可以从没有临床症状到出现皮疹、发热、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皮肤粘膜黄染、尿黄等严重不适临床症状。简单来说就是部分病人并无临床症状,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而就医,而部分病人也可以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内胆汁淤积、脂肪肝等。

温主任提醒广大市民,服药时应该注意,每个人的具体病情、病因都不一样,有病了应该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并按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加剂量、延长疗程或不规则用药。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仔细观察原有病症有无变化,是否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厌食、肝肿大、肝区痛、黄疸、皮疹、发热、畏寒、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等症状。如果因为用药已经发生肝损害,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尽快就诊,把近期用药史告诉医生,以便确定病因。

标签:六医   毕业典礼   药物性肝损伤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