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扒一扒禽流感
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是病毒引起动物患病,通常只感染鸟类,一般不传染人,罕见会跨越物种传染给人类。
1878年最早在意大利发现,1997年在香港发现可以传染给人,随后每隔一段时间禽流感就会爆发一次,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2002年的SARS爆发。
2H7N9和鸡肉没关系
H7N9是H7N9病毒感染引起的,其致病力较之前的H5N1弱,且普遍对热敏感,加热至65℃ 30分钟或100℃ 2分钟以上可灭活。我们吃的鸡肉,只要经过烹饪弄熟了,不会有传染的风险。
禽流感流行的时候,尽量避免去菜市场,避免接触到活的家禽。目前没有报道人传染给人的病例,所以相对还是很安全的。
3H7N9厉害吗?
此次H7N9属于爆发流行,病情进展快且特别重,仅2017年1月就感染约200人,且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感染的病人中,90%是重症患者,感染后迅速进展为呼吸衰竭、休克、多器官衰竭,死亡。约40%的人死亡,死亡率非常高。目前发现的多为老年人,14岁以下的小孩子很少发现。
4H7N9的识别要点
正确识别H7N9属于禽流感,有两个重要的鉴别要点:
1. “流感”:
流感和平常感冒有所区别,流感往往是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轻,平常感冒是局部症状重,全身症状轻。意思是,流感主要以精神差、头痛、乏力等症状为表现,平常感染主要以流鼻涕、咳嗽、有痰等症状为表现。
2. “禽”:
H7N9是呼吸道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呼吸到家禽的分泌物或者排泄物的病毒而感染,所以需要有接触到病毒污染的环境的经历,接触的时间在7~10天左右。
5怀疑得了H7N9怎么办?
如果近期接触过家禽且又发热的人,都是高度可疑的,应该尽快到就近的有医疗条件的机构,接受抗病毒治疗。只要在48小时之内使用奥司他韦,其病毒造成的危害就会极大的减轻,这个药是目前为止,唯一有确切疗效的药物,适用于一岁以上的所有人群。
此外,如果怀疑有H7N9应该接受医疗机构的隔离和相关的确诊检查。
6妈妈得了流感还能喂奶吗
如果妈妈得了或怀疑得了流感,只要病情不严重,不影响继续母乳喂养的,因流感病毒不会通过母乳传播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流感是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得了流感的妈妈接触宝宝,就可能会通过呼吸道传染的宝宝,所以还是存在感染的风险,应该尽量避免呼吸的时候接触宝宝,例如可以戴一个口罩再给宝宝哺乳。
H7N9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H7N9疫情?
H7N9疫情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自2013年我国华东地区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
二、H7N9病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H7N9病例的潜伏期一般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H7N9病例早期发病无特异性表现,早诊早治困难,后期重症病例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目前报告病例的总体病死率在35%左右。
三、H7N9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目前,我国确诊的H7N9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的比例居多。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病毒能够通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会感染H7N9病毒。
监测显示,虽然偶有局部聚集性病例(每起2-3例病例,均无续发病例)发生,但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持续地“人传人”。
四、哪些人是H7N9病毒的高风险感染人群?
监测显示,近期报告的H7N9病例,以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村群众为主;中老年人居多;多数病例有基础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发病前曾接触过活禽或到过有活禽售卖的市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发病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可能性更高。
此外,从事非规模化和非规范化家禽养殖、贩卖、宰杀等工作的人群,因暴露于带毒禽类的机会更多,所以被感染的风险也更高。
五、有没有可以预防该疾病的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预防H7N9吗?
目前并没有预防H7N9病毒感染的疫苗可用。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不能预防H7N9流感,但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有助于降低因罹患季节性流感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及住院可能性。
六、如何才能降低H7N9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出现?
目前对于H7N9病例,主要采取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要减少H7N9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很重要的就是要早期就诊、早期治疗,特别是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如磷酸奥司他韦(达菲),在发病后尽早使用效果最好。因此建议在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如果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可能的禽类接触情况,以及禽类环境暴露情况,例如是否去过活禽市场,近期去过哪些地方旅行等。
医务人员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可疑暴露史,怀疑其感染H7N9病毒,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无需等待病原学检测结果,以降低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可能性。
七、目前疫情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按照既往疫情流行规律,每年春节过后发病数量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并呈低水平流行直至4月下旬。目前疫情上升势头已经得到遏制,并且近期各重点疫情省份已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针对活禽经营市场和活禽交易的控制措施,相信对于控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八、目前禽类还能不能吃呢?
禽是人体良好的食物蛋白质来源,价廉物美。鸡、鸭等禽类肯定是可以买、也可以吃的,但一定要吃得安全。
一是要注意尽量避免直接购买活禽、直接接触活禽和自行宰杀活禽。要尽量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冷鲜禽、冰鲜禽及其产品。尤其在已经发现有H7N9疫情的地区,更不要去购买活禽。科学分析证明,集中屠宰的冷鲜禽、冰鲜禽,不但与现宰现杀的活禽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还可以极大降低感染H7N9等疾病的风险。
二是一定不要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也不要将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的活禽与自家家养禽混养。调查发现,近期在一些已经关闭主城区活禽市场的地区,在其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出现了H7N9病例,绝大多数是因为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或将外来禽只与自家禽混养后造成暴露感染。
三是要提醒老年人群,特别是原来就有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和体质比较差的人,购买禽类产品时更要尽量避免或减少与活禽接触,不去或少去有活禽的环境。
九、专家的预防控制建议。
1. 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更不要接触病死禽。避免与活的鸡、鸭等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不去活禽市场或者流动摊点购买活禽食用或者回家中饲养,在禁止活禽交易的地区,发现有流动摊贩销售活禽,应及时举报。
2. 选择购买冷鲜、冰鲜禽类产品。禽感染H7N9病毒后,一般来说并不表现为发病或死亡。因此,表面看上去健康的禽,并不代表就是安全的,接触活禽或暴露于有活禽的环境,特别是在有疫情的地区购买活禽,将大大增加感染H7N9病毒的风险。应努力改变购买和消费活禽的习惯,选择正规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经正规部门检疫确认是安全的冷鲜、冰鲜禽类,可以极大降低H7N9病毒的感染风险。
3. 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做饭做菜时,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鸡、鸭等禽肉及其肉制品以及禽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
4. 接触活禽要做好个人防护。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行业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戴口罩、穿工作服),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鼓励发展规模化、规范化畜禽养殖,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严格管理,减少H7N9等病毒侵袭机会。农村家禽家畜饲养一定要与居住生活环境相对隔离,避免不同禽畜混养,也不要将外来禽与家养禽混养。发现病死禽要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妥善处理。
5.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是否到过活禽市场等情况,以便医生及时、准确做出诊断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6.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喝生水。居住、生活环境要注意适度通风换气。注意饮食和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上一篇: 高考倒计时 考生们莫紧张!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