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的医生随时通过大屏幕查阅患者的病历、影像学资料、检验报告;手术过程中还可与其他专家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实现远程会诊;手术过程“三个机位”全程拍摄,信息数字资源高度共享;年轻医生还可以通过影像系统实时观摩手术操控,高效直观的进行学习……别怀疑,这不是科幻片中的“未来手术室”,而是市立医院携手海信医疗打造的“数字化手术室”。
打破信息孤岛,数字化手术室建设处于岛城领先水平
传统的手术室仿佛一个“信息孤岛”,因其封闭和孤立的环境,所以无法实现手术过程中与外部的交流,更无法集中、快速的调阅患者的各种临床数据与检查资料。另外,传统手术室也无法实现自动保存手术过程中的相关影像信息,教学工作只能让年轻医生在一旁小心翼翼的观摩。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医疗技术的深度融合,市立医院携手海信医疗打造了数字化手术室。
“16年9月份,我们的数字化手术室样板间投入使用,大幅提升了医生的手术效率和舒适度,现已完成270余例手术,手术时间和麻醉用药剂量显著降低,效率提升20%。”市立医院副院长闫泰山告诉365健康在线记者,“此外,我们还可以将手术过程进行实时拍摄和录制,使得手术定位更为准确,方便医疗团队进行远程会诊。同时,影像资料还可用于教学工作,可谓一举数得。”
青岛市市立医院引进的数字化手术室,为外科手术带来了巨大变革,高度的信息化能够大大提升手术效率。“在实现数字化之前,手术团队要通过影像、检验、病理等纸质版或胶片版病历资料,获得手术病人的相关信息。”闫副院长表示,“现在,上述所有信息均可在手术室大屏幕上集中呈现。医生可以在术前、术中随时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参数和变化,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效率。”据悉,如遇紧急多学科会诊,上述影像和数据还可以即时传输到市立集团各院区的相关专业科室,方便多学科专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会诊,并制定出最佳手术方案。
据365健康在线记者了解,市立医院心脏外科医生从数字化手术室样板间投入使用至今,已完成多例疑难、复杂的冠脉搭桥手术。其中,超过95%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它会降低高龄病人脑血管意外或者肾脏衰竭的发生率,同时也对手术医生团队和数字化手术室设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手术室解决了传统手术室的信息孤岛问题,能够很好的让各信息系统时刻相连相通,完成即时异地多学科会诊,大大提高了手术医生的工作效率。”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医务科主任黄俊谦表示。
协助教学,让年轻医生能够“现场”观摩
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截止2016年底,市立医院的在院住培学员达到1000余人,承袭百年教学传统,教学覆盖所有专业科室,担负着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规培生等各阶段培训教学工作;承办的青岛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覆盖青岛市六区四市的社区医师、护士、全科医师及管理人员。
“在数字化手术室系统中,全景、腔镜、术野摄像机三个‘机位’的视频信号,可以实时转播到示教室、会议室,让手术示教更加直观;其重播功能,则让更多年轻医生和规培学员能够‘亲临’手术现场,反复观摩名师、专家的‘现场’手术操控,广泛提高技术水平。”闫泰山副院长告诉记者。
扩大开放,迎接“数字医疗”时代
据悉,数字化手术室的启用不仅提高了手术室的利用率,也降低了患者的术中风险。下周开始,本部院区的15间数字化手术室将全部启用,全面提升手术效率。
未来,青岛市市立医院将与海信医疗进一步深化合作,开发涵盖更多细分手术类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完善设备配置、提高信息化程度,全力打造数字化医院,打造涵盖全市的数字诊疗生态群,着力提高市民的医疗水平,提升社会满意度。
- 上一篇: 【开诊喽】海慈杏林苑迎来首位中医“大腕儿” 一家四口都来挂专家号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