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看着很健康血肌酐却严重超标、不想吃饭全身没劲,他经受折磨……这些症状都属于同一个病: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10个人中就有1个慢性肾脏病患者,比发病率更让人害怕的是,它完全是个“沉默的杀手”。2月14日,记者从青岛海慈医疗集团肾衰病专病特色门诊了解到,开诊两年接诊慢性肾衰竭患者1万多人次,多数人明明看着很健康,肾脏却已经发生了问题。
发病:遇上“沉默的杀手”
“沉默的杀手”,这个称呼放在慢性肾脏病身上一点都不过,42岁的孙先生就被它伤着了。“我个人体质一直不错,我很爱运动,只是因为最近对什么都没有食欲,总觉得胃里不舒服,去看消化科查不到问题,没想到问题竟然出在了肾脏……”看着诊断书上出现慢性肾脏病,孙先生说自己怎么都接受不了,“太不可思议了,怎么可能。”
借用2012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结果 ,目前中国成人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8%,总数高达1.2亿人,即平均每10人就有1名慢性肾脏病患者。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存在的,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肾病科学科带头人于俊生介绍:“在门诊上所接诊的肾脏病患者中 ,慢性肾衰病患者能占到60%到70% 。不仅如此,现在慢性肾衰病患者年龄越来越小。”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高的发病率?于俊生解释:“这跟目前的‘三高’人群有关,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如果得不到控制就有可能会发展到肾脏疾病。”此外,关于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太低,只有12.5% 。“有人觉得自己没力气、有贫血,去看血液科,有人觉得你自己没食欲消化不好就去看消化科,看来看去才发现原来是肾脏出了问题。这就是肾脏病,即便得了病也不会有什么太明显的表现症状。所以坚持每年体检是发现肾脏病不可缺少的方式。”于俊生说。
治病:中医特色一体化治疗
如果身体内的毒素不能排除,你会怎么样?50岁的赵先生被慢性肾衰竭折磨了五年,他每天都觉得自己没有力气,总是很疲劳、吃饭很不好,对什么也没有食欲……他每天无精打采都是因为体内的肾脏已经处于“半停工”状态。
他从滨州来到海慈医院,只因这里有套针对慢性肾衰竭的一体化治疗模式: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可进行自制特色院内制剂“补肾排毒合剂”、“和肾络颗粒”等中药口服,还可用中药灌肠、局部外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点滴及中药结肠透析等中医特色治疗;对于不同病因的尿毒症患者,坚持透析处方个体化的原则,配合中医药外治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了透析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赵先生选择的是结肠透析治疗,治疗两到三周,他的血肌酐(判断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就从400多降到了200多,此时的他又能正常生活了。一次治疗,他会在六个月之后再来进行下一次治疗,如此反复。对他来说这已经非常好了:“谁都知道肾衰竭早晚会变成尿毒症,医生能做的就是帮我尽量拖延这个过程,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
提醒:肾脏穿刺诊断不影响功能
虽然现在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这么高,但很多人对它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于俊生提醒:“一定要保证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确保肾脏健康。不要乱服用药物,尤其是老年人肾脏功能本身就比较弱,容易对肾脏造成损伤;一旦确诊进行规范治疗,不要听信任何偏方。”
更重要一点,现在很多慢性肾衰竭患者对肾脏穿刺诊断存在误区,觉得这样会影响到肾脏功能。于俊生特别强调:“穿刺诊断只是从肾脏一百多万个肾小球组织中取十几个肾小球进行病理诊断,准确的诊断对下一步治疗方案起着关键性作用,不会造成损害。”
另外,于俊生带领团队不仅研制出了一体化治疗方案,还研发了多种院内制剂,比如“补肾排毒合剂”、“和肾络颗粒”具有多靶点作用,服用很方便,也没有毒副作用,究竟什么人该选择怎样的治疗方式,还得根据每个人的病情而定。
- 上一篇: 八医:手术室里,守护生命的绿衣天使
- 下一篇: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