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认为喝酒最多只会对人的肝脏造成损害,不会对人的精神造成太大的损伤。但最近,据本地第四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岛市18岁以上人群中成年人酒精使用障碍发病率为5.82%。专家解释,酒精是一种亲神经性物质,一次相对大量饮酒即可导致精神异常,长期饮用可以引起各种精神障碍,如果长期饮用突然不喝了也可以引起精神障碍。
不久前,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物质依赖科刘丽华主任到一家综合性医院的会诊,某患者为男性,57岁,因肝硬化住院治疗,入院后仅2天,突然出现精神异常,表现心烦,坐立不安,四肢震颤抖动,出汗,胡言乱语,说看到有警察要抓自己,一会又说看到地上有虫子,并不停地用手去抓。一会糊涂,一会清楚,有时不认识家里的人。不停的让陪床的家属把其他的家属叫来,要立遗嘱,吓的家属不停地哭泣。见到病人时已被保护性约束在床上,刘丽华仔细观察患者症状的表现后询问家属,原来患者有30余年的饮酒史,且饮酒量逐渐增多,近2年来几乎天天喝酒,每天饮高度白酒1斤多,并且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酒,否则就会心慌,手抖,喝酒后就会缓解。喝酒的同时很少吃饭,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2天前因肝硬化住院,却出现了现在这种状况,家属很纳闷,不喝酒了,咋还出现了精神问题呢?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物质依赖科刘丽华主任解释到,其实患者现在是一种震颤谵妄状态。震颤谵妄(DT)是一种最严重、易导致死亡的慢性酒精中毒所致戒断反应,一般多发生在持续大量饮酒10-15年以上,突然减酒或断酒后出现。酗酒者停止饮酒的4~24小时内出现早期症状,如焦虑、肢体抖动,乏力,出汗,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和发热等,可有癫痫大发作。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神志不清、站立不稳、入睡困难、烦躁不安和严重的行为紊乱,伴有大量丰富的幻听、幻视、幻触等,通常在停饮后48-96小时达到高峰。之后4-5天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病死率可高达35%,死亡原因包括感染、发热、体液丢失等并发症。
“治疗上,首先,需要应用药物控制目前的戒断反应,特别是神志不清和幻觉等,要让他完全清醒过来;其次,要通过各种仪器检查,了解各个器官损坏严重到什么程度,通常需要保肝、营养神经等治疗;最后,结合康复和心理治疗,帮助他戒酒,消除他的‘心瘾’,通常一个疗程需要一个半月左右。”刘丽华介绍到。
同时,刘丽华提醒到,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看待酒精成瘾的患者,也就是外人眼中长期酗酒的“酒鬼”、“酒疯子”,其实是一种病,而不是患者的道德败坏和意志不坚强,光靠患者自己的毅力无法完成戒酒,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更不要盲目自行在家戒酒,这是是非常危险的。很多患者在戒酒过程中会出现戒断反应,严重的会出现震颤谵妄,如不及时处理会发生意外甚至生命危险。另外, 酒精依赖患者需要家人的关心与鼓励,戒酒过程中,家属要对患者多鼓励,多关心,多交流。千万不要孤立他,放弃他,大家一起战胜“酒魔”,战胜“心瘾”。
如果您想了更多饮酒危害,或者如何科学饮酒,如何预防饮酒的引发的心理问题,请于2016年12月17日上午9:30走进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市南区安徽路32号),物质依赖科刘丽华主任进行《科学饮酒》专题公益讲座,现场与大家进行交流,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加聆听。
- 上一篇: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怜不知穿肠药,你该担心的远不止如此!
- 下一篇: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