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近日表示,人们熟悉的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和肺气肿这类术语今后不再使用,此类疾病将列入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阻肺”)诊断范围。时值隆冬来临,受天气影响,正是慢阻肺的发病高峰,本期我们就请专家就慢阻肺的防治及护理等方面问题为读者做一下介绍。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慢阻肺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所致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虽然慢阻肺直接累及肺,但也可引起显著的全身效应。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患者有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症状和(或)疾病危险因素接触史时,应考虑慢阻肺。慢性咳嗽、咳痰常先于气流受限许多年存在,但不是所有具有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都会发展为慢阻肺。要明确诊断慢阻肺,则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
慢阻肺病死率高;伴有气促、咳痰、喘息并反复加重;不仅损伤气道、肺泡和肺血管,同时还损伤肺外组织,如骨骼、骨骼肌、心脏以及其他器官;是一个多基因的全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病程以及对药物的治疗反应等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如何预防慢阻肺发作
1.预防慢阻肺,首先要戒烟。资料显示:吸烟会增加患慢阻肺的几率,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出3倍左右;在吸烟人群中,有15%—20%的人会得慢阻肺;而在慢阻肺患者中,有70%—80%的人都是吸烟者。吸烟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发生改变,降低抵抗力,削弱肺泡吞噬细胞的吞噬灭菌作用,又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积极地戒烟,可延缓肺功能减退,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作。另外,人们还应积极避免被动吸烟。
2.其次,积极预防感染。此段时间,气温有所下降,特别是早晚,冷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削弱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使人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感染。当寒潮来时,人体内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支气管黏膜表面的纤毛活动明显减少,必然降低支气管的自净与排出功能,又会构成病毒、细菌滋生和扩散的基础,从而导致慢阻肺的发生。因此,慢阻肺患者应及时增减衣物,并提高耐寒能力,减少疾病发作次数。
3.再次,远离刺激物,生活中的油烟、油漆气味、煤气味、寒冷,以及过敏物质如动物毛发及其排泄物,毛毯、被子的灰尘等,都可能对慢阻肺病人带来影响,刺激支气管黏膜,诱使疾病发作,或加重病情。另外,空气中悬浮的二氧化硅、煤尘等粉尘也会对支气管黏膜产生刺激,诱发疾病。所以,病人应该远离过敏原,同时注意居住环境的通风透气。
4.最后,预防感冒。感冒对于一般人来讲,可能过几天就好了,也不一定需要很特别的治疗,但是,对于中重度的慢阻肺病人来说,感冒不容忽视。临床资料显示:很多慢阻肺的发作,甚至慢阻肺的死亡都跟感冒有关系,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众多慢阻肺患者,尤其是在65岁以上者,应该常规地打流感疫苗,防止流感。
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比较差,这一类病人应该怎么进行体育锻炼呢?其实,体育锻炼对任何严重程度的慢阻肺都是有用的,都有积极意义,这是肯定的。
1.要鼓励患者参加锻炼的意志,让他有锻炼的欲望;
2.在平时,患者应进行腹式呼吸,即用腹做深呼吸,缩唇呼吸,随时随地可操作,这样的呼吸可增加膈肌的运动,将新鲜空气吸入,同时将肺部废气排出,改善肺部缺氧状态;
3.可进行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晨操、散步、打太极拳等,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