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和养生保健观念发生了改变,大家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强烈,对进补强身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许多市民对于进补存在不少误区。为了普及冬令进补知识,减少因盲目进补给自身带来的危害,今天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家为大家进行一系列误区解读,教您科学进补膏方。
误区一膏方进补佳,人人皆可服
膏方确实是一个进补的好方法,但并非每个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服用。比如:首先,痰湿体质的人不适合,这类病人盲目进补会阻碍痰湿的运化,使上述症状更重;其次,健康的未成年人没有必要进补,盲目进补可能会导致性早熟;其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活动期、一些急性感染期如发热、腹泻、咽喉疼痛、感冒、咳嗽等,进补容易导致“闭门留寇”,延长病期。
冬季容易感冒,感冒期间应停止服用。若清晨起床,发现舌苔厚腻,口气很重,则不适合立即服用膏方调补,可先服用“开路方”,以健脾益胃,化湿和中,促进脾胃对膏方的消化吸收功能。
误区二不经辨证,千人一方
正如没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一样,每个人有不同的体质和感邪情况。即使临床疾病相同,不同体质的人所用膏方可能也有区别。比如,气虚体质的人,表现为易患感冒、乏力、易出汗、饮食无味等,应选用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等制成膏方;血虚体质的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失眠等,应选用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制成膏方;阴虚体质的人,表现为口咽干燥,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应选用生地、西洋参、沙参、麦冬等制成膏方;阳虚体质的人,表现为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应选用红参、鹿角胶、附子、肉桂等。何况以上证型可能合并存在,同时再合并气滞、血瘀、痰浊等不同的病邪使证型错综复杂。
因此,膏方必须根据个人体质特点“量体裁衣”,才能起到补益效用,最怕“千人一方”。一般来说,患者应先到医院膏方门诊预约,医生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辨证论治后开出适合的膏方。
误区三膏方滋补,多多益善
滋补类膏方一般多黏腻,而脾胃的消化功能有限,过多服用会加重脾胃的负担。而服用过多,非但补不进去,还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甚至气血滞留不通,即老百姓常说的“虚不受补”。
有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越补。很多人认为,加了野山参、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的膏方最补。其实,名贵药材也可用普通中药替代。如熟地、麦门冬等都能起到虫草“补肺、补肾”的功效。
误区四不及时服用,服用周期过长
一料膏方通常服用一个半月左右,膏方营养丰富,容易变质。如果不及时服用容易因保存不当造成浪费。其次,有些病人隔年的膏方还没吃完,又不愿浪费,继续服用。由于时隔过久,体质状况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原先的膏方可能已经不合适了。因此,除非特殊情况,膏方要及时服用。即使有些小的问题,可以通过咨询医生做些适当的调整,坚持按时服用。
关于服用时间,若饭前服膏方,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时服用;若饭后服膏方,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时服用;若睡前服膏方,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时服用。空腹服膏方,其优点是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因此,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但若空腹时服用肠胃有不适感,则可改在饭后服用。
好的膏方,应当帮助就诊者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体现出中医治未病、治病求本的特色。总之,进补虽好,但是不要追逐潮流,应该谨遵医嘱,选择自己最合适的那一份。
- 上一篇: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 下一篇: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