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不忘医者初心—记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六科主任刘丽华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6-9-9 15:57:00 点击:-

刘丽华,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六科(物质依赖)主任,临床第三党支部书记。从医22年,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专心研究精神科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她坚持用自己赤诚的情怀和无声的行动,诠释出一名共产党人崇高的信念和品格,在同事和患者的心中树立起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

在工作中,她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个人力量和团队精神,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依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服务需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20多年来,成功医治无数患者,帮助患者回归家庭,重返社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打铁还需自身硬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两学一做,时时、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勇担工作重任,坚守为患者解除痛苦的信念,勤奋学习,扎实工作。

1994年,刘丽华主任从潍坊医学院毕业,分配到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从那时起,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为精神疾病患者医伤解痛的行列中。对接诊的每一位患者,她都会仔细地询问病情,认真检查,从不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遇有疑难杂症,不时向有经验的老大夫请教学习。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和为患者服务的热情,以及她的刻苦好学,很快就成为病房的业务骨干。为了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2005年,她赴湘雅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进修期间她虚心向专家和老师求教,晚上利用医院丰富的图书馆资料充实自己,把临床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年的进修学习时间里,她总结整理了两大本学习笔记,记录了自己进修遇到的新案例、新方法和自己的学习心得。进修回来后,她迅速投入到工作中,结合自己进修所学的知识,在医院率先开展了精神疾病患者特色的干预模式和康复手段,积极推动了重症精神疾病早期预防及预后康复治疗的发展。

在2013年担任科主任以来,她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提前半小时来到病房,了解各位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注重每位患者的夜间表现。每天下班前要对全科的患者巡视一遍,尤其是新入院的患者、有躯体疾病的和病情不稳的患者,全面掌握全部患者的情况,确保每一位患者的医疗安全。同时,她注重科室发展特色,研究物质依赖有关的新进展、新治疗,做到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多次成功抢救因戒酒所引起的急危重患者。并开设了AA协会酒依赖健康教育大讲堂,通过组织这些有特色、有针对性活动,有效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面对生活的积极性,让每一位患者真切感受优质医疗护理服务。

仁心情系患者

刘丽华主任认为,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职业赋予的神圣使命,那就是恪守医德,全心全意为每一位患者服务。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次,她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加班加点忙碌于患者的病情,通过细心观察,认真诊治,换来了患者的康复。她时刻把患者的需要当作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以踏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患者、家属及同事们的尊敬与信任。

众所周知,精神科医生是一项高风险、多奉献的职业,作为一名女医生,更要具备过高、过硬的胆识。记得一次,刘丽华在门诊坐诊时,在看病过程中,患者突然举起装满水的水杯,要打向她,此时水杯里的水已经溅了刘丽华主任衣服上,但刘主任并没有慌乱,向患者说道:“是不是那个声音又出现了?我是来帮助你的”,患者一驻神儿,旁边的家属赶紧拉住患者,夺下水杯。刘主任临危不乱巧妙地化解一次危机。患者家属反复向刘主任道歉,并当场训斥患者,不住地打患者的手,刘主任立即阻止家属说:“我没有关系的,别打他,他是患者,他这么做不是有心的!”这一举动令患者家属感动万分。刘大夫说道:“医治患者,是我的责任,这样的情况也常会碰到,这点不算什么,都是疾病导致的,我们一起把患者治疗好!”朴实的话语让家属感动不已。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工作中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她常对科室人员说,做一名医生,对患者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有了爱心,就会像亲人一样善待患者;有了责任心,就会权衡把握患者检查治疗的每个环节,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刘丽华总是说:“作为一名医生,我始终觉得,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是患者的康复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患者的认可与信任,更是我们每一位医者不懈努力和追求。” 

标签: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六科   临床第三党支部书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