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喝中药?你只知味苦,却不知还有“四气五味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家教你如何喝才能让药效得到最大发挥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6-8-3 11:17:00 点击:-

大家都知道,中医治疗疾病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辩证原则,结合中药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特点处方用药。

辩证论治、性味归经、升降沉浮是中医治疗疾病用药的基本理论,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四种趋向。

归经就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部位。某种药物治疗某脏腑经络的病,就要选择性味有归这个脏腑经络作用的药物来组成方剂。 

四气

四气即寒、凉、温、热四种药性中,温、热属于阳的性质,温的程度次于热;寒、凉属于阴的性质,凉的程度次于寒。

比如说吃了黄连以后有下火的作用,就认定黄连是寒凉药。吃了干姜有温热的作用,就认定干姜是温热药。寒凉药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

五味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是通过人体的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经验归纳出来的一种理论。

(1)辛:辛味药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的作用。比如说有发散外邪作用的解表药如麻黄、薄荷,治疗气机阻滞的药如木香、陈皮,以及部分有滋养作用的药如菟丝子等都是辛味。

(2)甘:甘味药滋补、和中、缓急的作用。比如说治疗虚证的滋补药如党参、熟地,缓急止痛的调和药如饴糖、甘草都是甘甜味。

(3)酸:酸味药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治疗虚汗、虚泻、滑精的药物如山芋、五味子、五倍子都是酸味。涩味有与酸味类似的作用。

(4)苦:苦味药有泻火、燥湿、泻下的作用。一般清热的药如黄连,燥湿的药物如苍术,降气平喘的药如苦杏仁都是苦味。

(5)咸:咸味药有软坚、散积、润下的作用。一般治疗积块的药如瓦楞子、海浮石,治疗大便干燥的药如芒硝都是咸味。

性味

“气”和“味”应该结合起来分析才是全面的。比说紫苏辛温,也就是说紫苏味属辛而气属温,辛可发散,温可治寒,综合起来就可以发散寒邪,所以能治疗风寒感冒;

而薄荷辛凉,味属辛而气属凉,辛可发散,凉可治热,综合起来就可以发散热邪,所以可以治疗风热感冒。一般来说性味相同的药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药功效也不一样。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四种趋向。升即上升,升提举陷,趋向于上;降即下降、降逆,趋向于下;浮即轻浮、发散,趋向于表;沉即沉降,下行、泻利,趋向于里。

升浮类药物主向上、向外,有发汗、解表、祛风散邪、催吐等作用。沉降类药物主向下、向内,有降气、平肝潜阳、利尿渗湿、收敛止血等作用。

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即药物对某经某脏有明显的作用,医生配药要根据病情进行选择。

药物的归经可因配伍的不同而改变。所谓“药引子”是指起引导归经作用的药物,不同的经络有不同的引经药。习惯上以为生姜、大枣就是“药引子”是错误的。

中医治疗疾病,就是在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中药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每一种药物的作用特性,适当选用你所需要的产生相应作用的药物组成方剂,达到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的目的。

同一归经的药物,还有温、清、补、泄的差异。完全背离了中医药辩证诊治的基本理论和药物性味归经的组方原则,这样使用中药制剂,就难免达不到中药治疗应有的作用,还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毒副作用。

标签: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