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今年53岁,平时性格外向、能干、交际能力强,从事个体工作。半年前母亲去世后,常思虑过度,渐无法入眠,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之后也是噩梦连连,往往睡了两三个小时就醒来,再也无法入睡,严重时甚至整夜不眠。随着时间的增长,出现了日间困倦,容易紧张,特别害怕声音,周围的声音稍大一些,就出现惊跳,心烦,心神不宁。渐渐觉得精力不足,头脑反应迟钝,日常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王女士认为自己能力变差,害怕被人笑话,不愿出门见人,连平时喜欢的瑜伽都不练了,整天唉声叹气。家人提出让王女士就医,王女士认为自己就是睡眠不好,随意开了些“安眠药”服用,1个月后“安眠药”用量越来越大,症状却无明显改善。随后到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失眠门诊就诊,通过多导睡眠、心理测评等检查,最终王女士被确诊为抑郁症,经过系统治疗,目前睡眠改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失眠门诊高安民主任提醒:失眠和精神疾病的联系密切,在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中,失眠又和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联系最为密切,这种联系可表现为:(1)失眠作为这两种障碍的一个症状,此时患者应被诊断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2)开始是“单纯性”失眠,后来诱发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有研究报道,与没有失眠的人相比,失眠者在今后一年中新发抑郁障碍的风险是40倍,新发焦虑障碍的风险是6倍。(3)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经过有效治疗后缓解,却长期存在失眠症状,此时这两种疾病可看作是慢性失眠的诱因。此外,物质滥用相关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也常见失眠症状。
出现失眠不要盲目自行使用“安眠药”,这样不仅容易导致药物依赖,还使失眠的治疗变得复杂。需明确失眠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3月19日周六上午9:30在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安徽路32号)举办睡眠与健康专题公益讲座,高安民主任医师现场讲解《失眠伴焦虑抑郁》,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来聆听。
掌握睡眠卫生规则,对您的睡眠是非常有帮助哦!
(1)睡眠时间的多少取决于患者第二天的清醒状况。
(2)每天早上或下午定期有氧运动可以帮助睡觉;培养业余爱好,丰富生活。
(3)睡前避免接受强的刺激,灯光暗一点,洗一个热水澡放松一下,避免进行兴奋性的活动,避免恐怖性的书籍或影视,避免与人争论。
(4)避免茶、咖啡和酒,尤其是在下午或晚上;睡前几小时不吸烟。
(5)合理安排工作睡眠卫生规则:在晚上抽空处理在脑子里的问题或想法,至少在睡前1小时进行。
(6)临睡前若感到饥饿,吃少量食物可以帮助睡眠。
(7)使卧室尽可能安静和暗淡,同时使卧室温度保持适合。
(8)如果不能很快入睡,应该立即起床,到另一间房间去,做一些放松的活动,避免感到灰心。
(9)如果在半夜醒来,不要看表,继续转身睡觉;卧室最好不要放钟。
(10)定时起床和休息,有益于生物钟。节假日和周末都要定时起床。
(11)白天减少午睡或打盹时间,否则会减少在晚上的睡意,也会减少睡眠的时间。
(12)不用担心每天晚上睡几个小时,会影响白天的警觉性和活动能力。只要白天的警觉性和活动能力良好,说明已经睡够了时间。
- 上一篇: 齐心添绿 关爱自然 ——青岛市口腔医院3.12植树节活动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