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阜外医院:攻克堡垒,为七旬老人成功打通闭塞心脏动脉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6-3-3 8:48:00 点击:-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介入治疗的难点之一,甚至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日前,青岛阜外医院为一位患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七旬老人成功开通闭塞的血管,植入生命支架。专家提醒,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治疗宜早不宜迟,以降低心力衰竭或心梗后猝死的发病率。

七旬老人频发胸痛寻医问药

市民李先生今年72岁,十四年前查出肺癌,做过大手术切除了左肺。从那以后,他比较关注健康,身体也无大恙,退休后,养养花鸟鱼什么的,晚年生活比较安逸自在。

今年大年初一,李先生因胸痛、乏力、憋气就诊于岛城某医院,但是其症状并不像心梗病人那般疼痛难忍,也不出汗,经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就出院了。

正月十四,李先生再次因胸痛住院治疗。这次发病跟前一次几乎是一样的,虽然没有心梗的典型症状,但医生怀疑心脏有问题,同时建议李先生做造影进一步检查。

李先生并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一方面是受老传统思想的影响,感觉这“年”还没过完,不想做手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之前做过心脏手术的几个朋友告诉他,这个年龄手术要慎重,看心脏还是去专科医院。一周后,李先生慕名来到青岛阜外医院。

精细操作成功开通闭塞血管

心脏中心很快给他安排上心脏造影检查。2月25日下午15:00,李先生被推进导管室,各项准备到位,医生开始了当日的第28台介入手术。

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近端完全闭塞,闭塞段很长,约30mm,回旋支狭窄90%。医生诊断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需要立即行支架植入术,将闭塞的冠脉血管打通。

手术过程迂回曲折,艰难异常。

导管经绕动脉进入血管,由于指引导管的支撑力不够,无法打开闭塞部位,随后换成强支撑导管,改经下肢股动脉进入血管。因闭塞段很长,导丝前进时不能判断是否走形在真腔,为解决这个问题,医生借助双侧造影指引导丝前行,凭着极大的耐心和纯熟的操作,通过闭塞段进入远端真腔血管,后经小球囊到大球囊的预扩后,最终成功在病变处植入三枚支架,血流恢复正常。

术后,李先生胸痛消失,脸色红润,浑身也有了力气。对于病变的回旋支,将择期二期手术进行处理。

驻青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尹栋介绍,这是一例较为复杂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闭塞段长,病变严重。病人年龄较大,曾经做过肺部切除大手术,无法耐受心脏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可以说是唯一出路,尽管开通血管的过程存在诸多难点和挑战,但是经过我们的努力,一点点地排除困难、开通血管,最终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应尽早治疗

据了解,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被称为国际上心脏血管再通治疗领域的最后一个未被完全攻克的“堡垒”。目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治疗方法,有心脏介入治疗和心脏搭桥手术两种。心脏冠状动脉出现多支血管病变的,且能耐受外科手术的,一般建议去做心脏搭桥手术。单支病变的或不能、不愿耐受搭桥手术的,可尝试采用心脏介入技术进行治疗。为保证介入治疗效果,术前需要详细评估、慎重决策、精心准备,术中需要细心操作;术后要严密观察、及早识别和处理并发症。

青岛阜外医院心脏中心病区副主任路长鸿提醒市民,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治疗宜早不宜迟,及时开通闭塞的血管,以降低心力衰竭或心梗后猝死的发病率。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病人要改变传统的就医观念,不能久拖不治,尤其是心电图上显示有陈旧性心梗表现或有反复发作的心绞痛患者,应尽早去大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

1.术前右冠近端闭塞,血流终止

2.对侧造影指引导丝通过闭塞段

3.打通血管,在病变处植入三枚支架

标签:青岛阜外医院   心脏动脉   心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