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分享愿医患共谱和谐乐章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6-3-1 8:11:00 点击:-

当今社会,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那些为了拯救一个个鲜活生命而坚守在医疗前线的白衣战士,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生命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即使在脱掉白衣的时光里,也依然不忘自己拯救生命的天职,一件件医护人员对路人施救的感人故事,温暖着世人,传递着正能量。

游客飞机上昏迷 陌生医生出手相助

去年8月4日凌晨,从越南旅游归来的重庆市民吕先生在飞机上突然昏迷,嘴唇发紫,面色发白,双眼紧闭。“有没得氧气,氧气!”旅行团里的一名随行药剂师一边按压吕先生手腕处的穴位,一边叫着乘务员,可越南的空姐似乎没听明白她的要求,只是茫然地望着她。此时,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径直走到吕先生身边,用英语和越南空姐沟通起来。几句话后,空姐很快拿来了氧气瓶。“放轻松,我也是医生,没什么大事儿。”这位突然出现的陌生男人仔细检查了吕先生的脉搏,又把头轻轻贴在他的胸口处。

看着吕先生逐渐恢复意识,陌生男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事后,这位医生谢绝了记者采访,甚至不愿透露姓名,只是让导游小姐带话:“这是一名医生该做的事情。”

小伙海边溺水 地坛医院护士现场急救

去年8月3日,一名小伙在山东威海海边游泳时不幸溺水,恰好被正在度假的北京地坛医院护士丁磊撞见。她发现后,没有多想,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急救。她俯身立即为其实施心肺复苏。10分钟后,小伙没有反应,但丁磊并不放弃。已经上气不接下气的她,仍然坚持。紧接着,又有同行加入心肺复苏,大家轮番上阵,30分钟后,急救人员赶来,丁磊又配合急救医生进行呼吸机支持治疗,开通静脉通道,直到急救车赶来,丁磊才离开。事发时,丁磊6岁的儿子一直站在身旁。等救护车离开后才问妈妈:“妈妈,你第一个就去救那个哥哥?你不怕吗?”丁磊告诉儿子:“妈妈不怕,因为妈妈是护士!”

女护士人工呼吸救老人 不顾秽物抢救20分钟

去年7月,台州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王丹萍在公园锻炼时,看到一个老人躺在地上,不省人事。王丹萍经判断后立刻为老人做心肺复苏,一边按压其胸口,一边嘴对嘴给老人进行人工呼吸。在一次次的按压中,老人嘴里吐出很多白沫和呕吐物,王丹萍用毛巾擦干净,又将手指伸进老人的嘴里清理。

20多分钟的心肺复苏术消耗了王丹萍大量的体力,到最后,她已累得双臂颤抖,脸色发青。随后救护车赶到,王丹萍和同事一起把老人抬上了车,一路上依然没有停止急救。

男童吃冰激凌被卡喉咙窒息 医生路边施救

去年7月,上海闸北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立宏和曙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潘卫东在参加完学术会议回家的路上,与一名正在吃冰激凌的3岁左右的小男孩擦肩而过。那一瞬间,他看到男孩突然眼睛发直,面朝下就要跌倒,而在旁边的男孩母亲并未发现孩子的不对劲,还拉着其继续往前走。黄立宏急忙喊住了年轻的母亲,立即和同行的潘医生施行急救。黄立宏和潘卫东将孩子倒提、拍背,将勺插进孩子嘴里,撬开牙关。经过急救,孩子终于有了呼吸,面色也由紫转红,眼睛也恢复了转动,瞳孔有了聚焦,随后清醒过来。

“中国好护士”泰国珊瑚岛施救溺水游客

去年4月,武汉普爱医院护士高秋玲在泰国的珊瑚岛游玩时,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呼救,料想是有人溺水。当她赶过去时,这名女性侧卧,面部覆盖沙子,牙关紧闭,情况不容乐观。高秋玲当即实施心肺复苏术,由于抢救迅速,方法得当,女游客的体温迅速回升,面色开始红润。此举获得当地导游和游客的一致赞誉。

中国好医生在美国抢救心脏骤停游客

去年2月,以公派留学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韦尔危重医学研究院进行急诊和危重症相关培训学习的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唐子人,在美国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游览时,遇到一个美国游客突发心跳骤停,他坚持胸外按压十多分钟,等到除颤仪到位后成功将其复苏。

医生、护士和患者之间本来是利益共同体,是共同与病魔搏击的战友。只有双方多一份理解、多一点信任,医患关系才会更加和谐。愤怒不能解决问题,在道德的指引下,虽然愤懑,虽然委屈,我们可敬可爱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依然谨记誓言,依然满怀热情,救治伤患于危机,大爱无疆,无怨无悔!

标签: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医患   和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