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又出现一种蚊媒病毒——寨卡病毒,而且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暴发流行起来。就在大年初二,国家卫计委通报,我国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后经过积极隔离,精心治疗,患者于昨日痊愈出院。
那么,寨卡病毒(Zika Virus)究竟为何方“妖孽”?
寨卡病毒源于非洲乌干达南部丛林里的猕恒河猴身上携带的病毒,后来发现人体携带感染,并逐渐扩散到东南亚、西太平洋岛国等地区。
2015年5月,巴西发现首例本地感染病例,其后疫情持续发酵,逐渐蔓延,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
寨卡病毒是一种能通过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主要是通过伊蚊(也叫花腿蚊)传播。一种是埃及伊蚊(背部有四条线),主要在热带区域,另一种是白纹伊蚊(头部有一条线),可以分布到温带区域。
虽然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可能导致婴儿小头畸形症等先天缺陷。所以,有备孕计划或已怀孕的女性尤为注意。
寨卡病毒,威力有多大?
相对权威的资料显示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为3-12天,仅有20%-25%的患者出现典型临床,一般2-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罕见。发病后主要有4类表现:
1.发热,通常是低度热,在37.5度-38.5度之间,罕见高热。
2.斑丘疹,属于皮疹的一种,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
3.关节痛,主要发生在手、足这样的小关节。
4.非化脓性的结膜炎,也就是有充血但很少有分泌物。
其他感染的症候群还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虚弱无力;腹痛、恶心呕吐、粘膜溃疡、皮肤瘙痒。
逐渐回暖,转眼入春入夏,寨卡病毒怎么防治?
1.主要是防蚊,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参加户外活动穿长衣长裤,喷洒驱蚊液。
2.避免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密切接触。
- 上一篇: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被评为市国医馆建设项目先进创建单位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