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延续生命,每周要接受三次特殊的血液透析治疗,那就是慢性肾衰竭的患者。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医护人员多年的接触中,早已超越了医患之间的关系,而是更像亲人、朋友一样。让我们来听一听市民薛先生在海慈医院血液透析室治疗的故事。
春节是个团圆的节日,大家在享受假期的休闲团聚时光,而血透室的医护人员不能休息。因为他们的患者不能停止治疗,所以医护人员脑海里也没有假日的概念。
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这里的医护人员多少年如一日,提前上班做好消毒、机器检测等治疗前做好准备,而且每天晚上都有一位护士带上医院的值班手机,做好紧急情况的应对。
在多数人的心里,医院是个清冷的地方,而在海慈医院血液透析室,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大家庭的温馨。记得,有一次我在透析的时候,血压急剧下降,40/60出现心衰症状,生死关头,有一双手握住了我的手,我知道,那是护士的手,伴随耳边急切的呼唤,瞬间给予我无限的力量,像亲人的手传递给我力量。
除夕那天,血透室的医护人员用春联、福字和拉花把“家”用心装扮,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仿佛是谁的新房,充满着温馨与喜庆,谢谢你们,让我们感受家一般的温暖,给我们带来舒畅的心情,见面一声“过年好”!互道祝福,那份温馨和从容、淡定与坦然永留心间。
我叫薛英勇,熟悉的朋友都叫我“阿勇”,已经透析11年了,我们透析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肾功能衰竭,除了做肾移植,只能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风雨无阻,按时来医院做透析治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伴我们最多的可能不是我们的家人,而是血透室的医护人员。海慈血液透析室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对我不离不弃的家。
从2004年透析至今已经有11个年头了,我也见证了血液透析室的变迁与成长,三次搬迁、扩建,设备的更新、器材的升级,2014年搬家后,血透室条件越来越好,焕然一新、宽敞明亮,透析机也多了,透析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同时病人也在逐渐增加,工作量大了,护士的服务却越来越细心,各种便民举措、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工作更加贴心细致了,我切身体会到了血透室护理人员专业、敬业、细心、周到、优质的服务。
血透室护士工作既紧张又繁重。我们每次4小时的透析过程中始终有约250毫升的血液在体外循环,护士需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关注每个患者的状态,血压,以及有无管路接头松动、针头渗血等状况,稍有疏忽,就会使患者丢失大量血液,危及生命。透析室护士工作不仅思想上高度紧张,对体力要求也很高,为患者上下机器时要持续弯腰工作,我知道很多护士都因此患上了慢性腰痛的毛病。
在血透室,护士是我们的贴心人,她们技术过硬,善解人意,还有一颗包容的心。面对因疾病折磨脾气暴躁的病人他们偶尔的无理和蛮横,医护人员总是细声呵护,她们了解每一位透析患者的生活细节,包括患者的饮食习惯、嗜好等,就像亲人一样的细心关怀。
正是有了她们的细心呵护,正是因为血透室的优质、高效的透析,现在的我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正常的生活,除了拥有自己的事业、幸福的家庭,还在不断追逐着我的梦想,奔跑在马拉松的路上,这是在我患病后想都不敢想的事,透析11年后的我做到了,随着身体状况的恢复,体能也越来越好。
2015年9月、10月我参加了李宁中国10公里路跑联赛青岛站、北京站的比赛,全部1小时内完赛,11月参加了临沂国际半程马拉松,1小时56分完赛,2016年1月参加了厦门国际全程马拉松,4小时29分完赛,每一次当我跨过终点的时候,第一个拨通的电话总是血透析室医护人员,分享喜悦的同时更是让你们安心,每次去参赛前你们都像家人一样,千嘱咐,万叮咛,注意安全,那份牵挂让我深深的感动和铭记,感谢陪伴我11年血透室的姐妹们,是你们给我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和体魄,更加坚定了我与病痛抗争到底的信念,借此佳节我把祝福送给血透室的每位医护人员。
患者:薛英勇
通讯员 谭华 钟玺
- 上一篇: 温暖和爱心,与最珍惜的人一起传递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