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慢阻肺日为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2015年11月18日是第14个“世界慢阻肺日”,本年度慢阻肺日的主题定为:凝心聚力,共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阻肺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亦即老百姓所熟悉的“老慢支”、“肺气肿”、“咳喘病”,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肺心病”。病人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随病情发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最终出现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严重影响健康和生命。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急性加重期常需住院治疗;一旦病情处于缓解期,病人则可以在医生建议和指导下,进行自我康复治疗。
积极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减少病情反复加重次数,减少并发症,还有利于保持适当的肺功能,改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以下介绍自我康复治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了解疾病基本知识,保持乐观平和心态。慢阻肺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了解这一点,对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保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2.戒烟,预防感冒。冬季特别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注意饮食起居和生活规律性。
3.家庭氧疗。长期氧疗可以纠正低氧血症。通常做法:吸氧流量为1~2升/分钟,吸氧时间每天10~15小时。建议病人向医生询问指导意见。冬季很多老年朋友都喜欢呆在家里不愿出门,室内的空气环境不理想,慢阻肺患者适当吸氧有助于改善病症。
4.全身锻炼。步行、太极拳、呼吸操、气功等是适合老年患者锻炼的常用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及锻炼强度大小,要因人而异。运动量大小应以舒适为度,循序渐进,避免过劳。对于肺功能已经很差的病人,慢步行走,间断休息,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对于长期卧床病人,也要在床上进行适当肢体活动,以防肌肉萎缩。冬季锻炼应在太阳出来后,最好上午十点或午后三四点。
5.呼吸锻炼和呼吸肌功能锻炼。下面介绍几种常用且简单有效地锻炼方法,不受空间限制,很适合冬季不敢外出锻炼的患者进行。
腹式呼吸
可锻炼呼吸肌力量和协调性。其要领是:
(1)体位:患者可取卧位、半卧位、坐位等各种体位。
(2)姿势:一手放在腹部,另一手放在胸部。
(3)吸气时患者自觉地鼓起腹部,尽量用腹部肌肉推动放在腹部的手向前移动;呼气时放在腹部的手稍用力,帮助腹部恢复原位。放在胸部的手用于感受胸部起伏。
(4)呼吸节律和频率:呼吸需按节律进行,吸与呼之比为1:2或1:3为宜。尽量每分钟呼吸7~8次左右。每日锻炼3次,每次10~15分钟。
缩唇呼吸
目的是防止小气道塌陷,尽量将肺内气体排出。方法: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将嘴唇缩起成“吹口哨”状,从而施加一定得呼吸阻力,呼气要慢而长,吸气和呼气比例可维持在1:2~1:4之间。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可以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快吸慢呼
通过鼻腔快速吸气,可有效锻炼吸气肌力量。通过缓慢呼气,可以尽量排出肺内气体,呼气时也可以采用缩唇呼吸。
6.缓解期患者也可以进行药物治疗。
如吸入和口服支气管舒张剂等,不过一定要接受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