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崂山区妇幼保健所专家于竹力——小儿泄泻话“脐疗”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5-8-17 16:26:00 点击:-

小儿泄泻多见夏秋季节,是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清稀甚至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多伴有腹痛、肠鸣等症状。大便检查可见脂肪球,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当小儿发生腹泻时,多数家长急于就诊西医,却忽略了西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而用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泄泻无明显毒副作用,属于“绿色”疗法。

敷脐疗法简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学认为,肚脐为人的生命之根蒂,胚胎在成形之初,就是靠脐带与母体相连,吸取营养才得以生长、发育,不断长大。肚脐的穴位名又称“神阙穴”。神阙位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互为表里。“脐”和人体诸经百脉相连,与五脏六腑相通,是通向全身各部位的关键要道。如果把药物敷于脐部,药力会随经脉气血的流动而布于全身。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敷脐法治疗小儿泄泻,与中药内服法治疗小儿泄泻的机理相同,需要在中医辩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用不同的药物。

一、湿热泻:因感受湿热之邪所致。表现为起病急,泻势急迫,大便稀水样,色褐而臭,可见黏液,发热口渴等症。药用贴脐膏:炒车前子、炒鸡内金、葛根各20克。共研细末,每取上药适量,加鸡蛋清调膏状敷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二、风寒泻:因感受风寒湿邪所致。表现为腹痛肠鸣,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或伴恶寒发热等症。药用温中止泻散:干姜、艾叶、小茴香各30克,川椒15克,鲜生姜30克。前4味药共研细末,入生姜共捣烂如泥,并置布袋内备用。药袋加温,敷于脐部,并以热水袋熨之,保持温度,日夜连续用之,5日为1疗程,至愈为止。适用于风寒留中,或虚寒而致腹泻。

三、伤食泻:因乳食不节,积于胃肠所致。表现为大便酸臭或如败卵,夹有食物残渣或乳块,脘腹胀满,嗳气酸馊,不思乳食。药用芒硝10~15克敷脐,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3日。

四、脾虚泻:小儿脾胃虚弱或急性泄泻迁延日久损伤脾胃所致。表现为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夹有不消化乳食,多于食后作泻,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药用胡椒藿香散:丁香、肉桂各2克,藿香3克,白胡椒4克。共研细末,取1~3克,与温开水调糊,敷于脐部,胶布固定,每日1次。适用脾虚泻、脾肾阳虚泻、风寒泻。

五、脾肾阳虚泻:脾虚泻日久损伤脾肾阳气所致。表现为粪质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久泻不止,形寒肢冷等症。药用暖脐散:白胡椒30克,公丁香10克,吴茱萸、肉桂各5克,苍术9克。共研细末,每次3~5克,热醋调糊敷于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外用热水袋加温,每12~24小时换药1次,连用3日。

小儿泄泻大致分为上述五个证型。运用敷脐法治疗小儿泄泻,只要辩证准确,用药得当,不仅疗效快捷,简便易学,而且避免了服药之苦,易于小儿所接受,家长可在家庭中操作治疗。

标签:崂山区妇幼保健所   小儿腹泻   敷脐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