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是一类易复发、病程长、关节受损不可逆和致残率高的疾病。该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3%。截止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青岛全市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青岛市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群达28760人。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一种进展性终身疾病,曾经因为其治疗困难、病人痛苦、花费巨大而被喻为“不死的癌症”。国外学者也曾把类风湿关节炎的结局归纳为5种后果(即5D):死亡(death)、残疾(disability)、痛苦(discomfort)、经济负担(dollar costs、药物毒副反应(drug toxicity)。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免疫及生物靶向疗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规范药物治疗、长期病人管理等治疗方法和模式的出现,目前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己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然而,现实的诊疗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病人对于该疾病及其规范治疗缺乏了解,导致了某些病人急于求成,期盼短时间内治愈疾病,因此四处奔走,听信偏方,迷信于江湖游医,错失治疗良机,导致疾病进展,进而造成病人自暴自弃,放弃诊治;另一些病人则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不能坚持用药和合理用药,导致疾病时好时坏,最终丧失希望,放弃治疗。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一种良好而有效的管理体系,各专业各自为政,专注于本科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难以形成一种序贯性和连续性的诊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最佳治疗效果的达成。此外,院外病人缺乏自身管理和康复理念,导致了很多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人再次复发,也是导致目前该类患者最终诊疗效果不佳的原因。为了更好的给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青岛市市立医院开始组建类风湿关节炎专病门诊,为患者提供多学科合作、规范化、“一站式”治疗和慢病管理,将全面提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治水平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及社会负担。
多学科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医疗模式。该模式旨在使传统的个体经验性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规范化决策模式,综合各个专业学科的优势,制定专业化、规范化的诊治策略,合理配置和整合医疗资源,为单一疾病制定一种全方位的诊疗和病人管理程序,以最终达到提高疾病诊疗效果的目的,同时该模式的实施也将不断提高各亚专业学科水平,推动多学科交叉区域医学水平的发展。
MDT诊疗模式作为当前疑难复杂慢性疾病治疗的国际趋势,逐渐成为医院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及意大利等医疗中心相对集中的国家,MDT模式已经成为医院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学科综合治疗在国际上非常普遍。我国“十三五”规划也指出:落实全面覆盖慢性病体系建设工作。为此,国内部分医院开始组建类风湿关节炎专病门诊,北大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华西医院类风湿关节炎专病门诊已经成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诊疗效果和社会效益。目前山东省类风湿关节炎专病门诊及慢病管理尚属空白,青岛市市立医院免疫风湿科、骨外科、康复科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项目运行探索,势必在完善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规范防治,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及治疗效果方面树立新的标杆,并在加强科研、促进各专业技术合作交流方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项目将以“优化诊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为目标,以多学科协作组(MDT)门诊模式为特色,遵循“促进学科发展、完善临床路径、优化诊疗方案、满足病人需求”的原则,充分体现公立综合性大型医院在慢性疑难疾病诊治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推动学科群的发展,增强病人对医疗服务的体验度。贯彻国际标准诊疗指南,提倡一体化的病程干预及管理机制。以预防、治疗与教育环节的有效结合,引导患者强化自我管理、改善生活习惯,促进医生、患者间的交流协作,加强病情控制。青岛市市立医院类风湿关节炎MDT门诊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中,国内尚属首次尝试。
(1)“标准化、规范化”MDT诊疗模式
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专业介入和治疗,如发病早期的临床检验和诊断、疾病早中期内科的药物组合治疗,疾病中期骨科的滑膜切除,疾病晚期的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内外科的协作治疗,疾病过程中的疗效评价、患者的自我管理等等,要保证这些治疗的顺利实施,需要一个涵盖各专业,涵盖各时期的标准化、规范化治疗模式及学科梯队。类风湿关节炎专病门诊由青岛市市立医院免疫风湿科、骨外科、康复科强强联合打造,青岛市市立医院免疫风湿科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是青岛市第一个集门诊、病房和实验室为一体的系统化免疫风湿病专业学科。骨外科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以关节镜微创技术、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和运动康复治疗为特色,下属的一流的康复中心,与美国RUSK康复中心的专业合作,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方案。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整合、集中的诊疗模式更具优势,会诊专家在全面评估疾病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治疗意见,最大程度地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优质有效的医疗服务。类风湿关节炎专病门诊通过专业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诊疗,多个相关学科的医师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些疑难可以进行定期的临床讨论会,每位专家根据自身学科角度出发对该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自己的意见,最终使患者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定期进行专病医师标准化、规范化培训,统一国际标准,科学规范,内外兼治,专家护航,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
(2)“私人订制”的专病病历
长期系统的病历管理是慢病管理的基础。类风湿关节炎专病门诊将为就诊患者建立个人的专病病历。以门诊就诊卡号为索引,完整保存患者的基础信息(既往史、家族史、联系方式等)、每次的诊疗记录(症状、查体、类风湿关节炎活动评分,如DAS28\SDAI\CDAI评分,还有关节功能(HAQ问卷调查)及医嘱处方),以及每次就诊的检验检查结果(临床检验、特殊检查报告)入档,这样无论病人何时就诊,医生都能准确的掌握其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可以动态的给予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康复方案的调整。随着大数据时代已经的来临,类风湿关节炎专病门诊将逐渐推行为电子病历记录,以便医生在日常诊疗中可以高效、便捷地诊疗,统计数据,保留血清,将有利于实现青岛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早期诊断、科学评估,改善预后。在专科临床诊疗为特色的同时,以“应用研究”为方向积极开展科研项目,依托优秀人才+充足病源+科学管理的生物标本库,带动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以期为广大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3)个性化患者指导,加强患者自我管理
不规律服药、缺乏康复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难以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合理运动是推动患者自我管理的先决条件。医生护士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结合诊疗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诊疗计划与目标,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的目标、饮食运动的安排及注意事项、药物的服用方法及禁忌等相关内容。慢性病患者经常忘记服药,普遍缺乏疾病状态定期记录的意识,无法帮助医生进行有效诊断。积极督促患者按照医生的处方定时、定量服药,积极日常康复锻炼,戒除生活不良生活习惯以配合治疗,加强患者日常自我管理,患者的主动参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治疗原理,可能的发展过程、预后和注意事项。二是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自我追踪和自我管理,并将自我追踪和管理的信息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4)多角度疗效评测
疗效评测是疾病管理的核心要素,医生密切关注患者的治疗情况。可是,既往,面对日积月累的处方报告,医生很难迅速判断准确评估。为此,提供多角度多种方法,以图标曲线等形象化表达手段,直观显示与治疗密切相关的系列指标的变化,而且提供药物种类、剂量与检验指标交叉关联、患者中长期的病程变化等综合评价手段,帮助医生准确地把握诊疗方案。
(5)“内外兼修”的序贯治疗
除了标准的内科治疗外,目前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对手术治疗的了解还比较局限,大多数病人认为,只有到了最严重的后期,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时才需要进行关节置换的手术治疗。其实外科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关节置换,还包括关节镜微创治疗,通过很小的创伤,将关节镜置入病变关节内,一方面可以明确诊断,另一方面可以在镜下清理关节内的滑膜组织。众所周治,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各种关节疼痛的症状、关节软骨的破坏都是由于关节内滑膜的病变导致的,当应用药物等其他治疗不能良好的控制症状时,滑膜切除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关节镜下滑膜切除,一方面可以去除关节内各种致病的炎性因子和滑膜组织,减轻病情,减少药物使用量,增强疗效,另一方面,可以改善病变关节的内环境,延缓关节软骨的破坏。这种微创手术最适合中期患者,尤其是应用药物控制不良的中期患者。以往的时候,大多数是风湿免疫科医生用药、骨科医生手术,各管各的,导致了很多该手术的病人未手术,手术后的病人又缺乏合理的用药,从而限制了最佳临床疗效的实现。通过实施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有效的将风湿免疫科、骨科的医生组合成一个团队,从而实现了科室之间良好沟通,保证了病人治疗过程中良好的连续性。使手术和用药治疗无缝隙的链接起来,从而保证了最佳的治疗效果。
(6)“类风湿之友”微信公众平台
关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定期患友健康讲座宣教答疑,建立“类风湿之友”专病微信公众平台,患友足不出户,专家互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风湿资讯。
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项目以类风湿关节炎专病MDT门诊为特色,免疫风湿内科与骨外科、康复科的强强联手,从而打造出全程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团队,保证的病人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为其他慢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式。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项目的开展和推广将显著提高我市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水平,使风湿性疾病的早期规范诊治成为现实,减少疾病的致残、致畸,可以节省病人就诊时间,缓解病人看病难并节约医保费用,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造福岛城人民。MDT模式门诊不仅是为了方便患者,更是为了“对接”医院在攻克疾病诊疗难题时的新探索。开展MDT门诊会带动整个团队、各个学科的提高,从而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教学水平甚至科研水平的提高,这将为医院后续发展提供后劲。同时培养出一批具有独特的思维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亚专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切实提升青岛市市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真正成为岛城乃至全省风湿病疑难危重疾病诊疗的核心力量。
相关链接:
免疫风湿科: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免疫风湿科始建于2000年,为青岛市首家免疫风湿病专业科室。目前该科已发展成为山东省东部免疫风湿专业临床、教学、科研中心,硕士研究生授权点,拥有青岛市免疫风湿病重点实验室,技术力量雄厚,为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学科发挥现有基础条件和优势,开拓进取,努力跟踪国内外相应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与相关学科协作发展不断创新,高质量地完成医、教、研等工作任务,2014年我科入选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能解决本学科的复杂疑难问题,临床辐射能力不断扩大。
骨关节外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
骨关节外科成立于1985年,是青岛市最早成立的独立骨科专业科室之一。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以关节镜微创技术、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和运动康复治疗为特色。作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市立医院骨科常年担负青岛市大量的骨科常见疾病诊治工作及骨科疑难重症的会诊及诊治任务。近几年,通过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优化发展等方式,不断发展自身优势和特色,很多技术已达到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该学科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拥有国内先进的关节镜设备。该学科同时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青岛市B类学科、青岛市关节疾病与创伤诊疗中心、青岛市微创脊柱中心等,护理团队也被评为山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骨科运动医学康复中心
自2008年开始,骨科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在东院成立了骨科-康复一体化的骨科-运动医学康复中心,实行了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及远期康复治疗一体化的中心管理模式。2012年与美国RUSK康复中心进行专业合作,将手术、护理、康复紧密结合, 打造国际化一流的骨科-运动医学康复中心。
专病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
专病门诊地点:市立医院东院三楼 内科门诊5号诊室
期待您的加入,微信关注方法:
-添加朋友-搜微信号:qdra2015 ;-查找公众号:类风湿之友
-通过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关注
- 上一篇: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疗法第七期培训班顺利召开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