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管不住嘴”的“三高”饮食、“迈不开步”的以车代步、越来越少户外运动的“电脑族”,使中国人口肥胖率急剧上升。专家表示,肥胖正在各个年龄段蔓延开来,尤其逼近青少年人群,而困扰肥胖患者最多的疾病就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困扰广大糖尿病患者的就是糖尿病用药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吃药,吃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进行联合用药呢?本期【药师在您身边】将推出由门诊药房晋利华药师精心准备的科普大餐:口服降糖药合理应用要点。
一、药物种类
口服降糖药分为如下几种:
1、促胰岛素分泌剂:
(1)磺酰脲类药物,包括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迪沙、瑞易宁)、格列美脲(亚莫利)。
(2)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那格列奈(唐力)。
2、双胍类 :二甲双胍(格华止、麦特美、泰白等)
3、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包括吡格列酮(艾汀),罗格列酮(文迪雅)。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苹)、伏格列波糖(华怡平)。
5、、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二、药物剂量
为了减少副作用、避免中毒,多数药物都会标明每日最大服用量。药物剂量准确,才能达到服用最小剂量、起到最大疗效和产生最小副作用的效果。临床上,不少患者为达到更好的控制血糖效果,自行加大药量,以致服药超过了每日最大服用剂量。临床实践证明,超限服用只会增加副作用,并不增加疗效。服用磺脲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谨防低血糖,服用10~15日后,根据患者血糖的情况调整剂量,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三、服药时间
一些糖尿病患者,一直口服降糖药,药是大医院专家开的,服药量也无错误,但血糖始终控制不好,有时还出现低血糖,这是为什么呢?经详细询问,得知患者服降糖药均于餐后1小时左右,这时血糖已很高,再降血糖效果就比较差,还有可能出现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绝大多数降糖药应在餐前20~30分钟服用,其目的是在体内营造一个药物环境,就餐后药物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使血糖不升高。如餐后服药,由于药吸收需要一定时间,往往是餐后血糖先升高,药物吸收后再降低。相比较,前者降糖效果好。当然也有些药在餐后即时服用,是因该药胃肠反应较大,如二甲双胍等。另外有些药要求进餐开始同时服用,如阿卡波糖(拜糖苹)等。
四、对症用药
众所周知,血糖高应服用降糖药,但是否对症用药往往被忽视,有些糖尿病病人听说某人服用某降糖药物效果很好,于是未经医生诊治自行购买该药服用,但往往疗效并不理想,甚至造成不良后果。例如磺脲类药,可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从而可降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其降血糖快、效果好。如果你没有高胰岛素血症,服用磺脲类药物是正确的,但如你伴有高胰岛素血症,服用磺脲类则是错误的。这样将导致高胰岛素血症更加严重,而且会加重胰腺负荷,小马拉大车,长此以往可导致胰腺功能衰竭。
五、因人用药
根据患者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个体化用药。比如,有的患者较胖,首选的口服降糖药是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沙格列汀,因它们不增加体重,而服用磺脲类药物可使体重增加。又如,糖尿病肾病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糖适平),因其代谢产物只有5%经肾排出,对肾功能的负荷较小。
六、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选择。联合用药可使每单药的选用剂量减少,当然副作用也减小。每单药间有互补性,能更好适应患者多变的病情。常用的联合疗法,如磺脲类+双胍类或葡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葡糖苷酶抑制剂或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沙格列汀、胰岛素治疗+双胍类或葡糖苷酶抑制剂等。同类药物不宜联合应用。
【药师在您身边】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对外药学服务平台,更多用药问题欢迎您拨打86977026进行咨询,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全体药师将竭诚为您服务!
- 上一篇: 【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师在您身边】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科室查房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