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与您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5-4-1 17:13:00 点击:-

我国是人口大国,儿童和少年的人数也是个庞大的数字。20世纪80年代,众多国家开展了许多大规模的儿童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少年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1%-50%不等,比较公认的儿童少年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15.8%。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在学龄前期为10.2%,学龄期为13.2%,少年期为16.5%。学龄期行为障碍的患者较多,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少年期由于女性情绪障碍患病率增加,出现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的现象。不同种族、经济条件,患病率也有差异。一般认为父母处于低社会经济阶层的儿童患病率高。我国在20世纪50-90年代开展了7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儿童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7.03%-14.89%。

儿童少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成人精神障碍一样,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具体如下:

一、生物学因素:包括神经升华与神经内分泌方面,遗传学、神经影像学及外源性的生物因素。

二、环境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大量研究均指向家庭矛盾冲突多、情感交流差、单亲家庭、破裂家庭及父母教育程度低、社会经济阶层低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的危险因素,使用体罚的母亲,其孩子依从水平最低;亲子关系不良、受虐待是攻击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父母的人格、精神状态也对儿童的行为有明显影响。

三、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气质仅中度遗传,而儿童从出生起就受到环境影响,遗传和环境发生交互作用。遗传因素在焦虑、抑郁的发生中发挥非特异的作用,这种非特异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影响儿童认知、行为和社会能力的发展。过去认为不利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单向的,最新研究认为儿童不失简单地被周围世界影响,刚出生的婴儿由于气质不同,与照顾者之间的互动,就会影响到教养方式;易于抚养型儿童的父母为孩子提供适当玩具多,提供的刺激多样化。父母参与性越高,刺激多样化机会越多、提供适合的玩具越多,对儿童的容忍性越高,婴儿的智力或运动能力发展就越好。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于2015年1月开设了儿少精神门诊,从就诊情况看,接诊的儿童青少年患者日益增加,呈年轻化趋势,主要为儿少精神分裂症、情感精神障碍、儿童孤独症、多动症、抽动症、精神发育迟滞及品行障碍等儿童少年常见的精神疾病。

典型案例

案例一:儿童孤独症。患儿,男,4岁,因行为异常、不能与人交流,语言发育差就诊。患儿自初生后头几个月起家属就发现其缺乏社交时的反应和婴儿常有的游戏。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表现疏远他人,早晨不向母亲打招呼,父亲下班回来他无表示,如果让别人照看他,经常尖声叫喊。出去的时候对儿童没有兴趣。他的语言不清楚,没有交谈的语调。3岁时他能理解简单的实用性指令。他的言语由模仿过去听来的词和短语组成,并带有原来说话者的强调。他能使用一两句这样的短语来表达简单的需求,例如说:“您要点喝的吗?”便是指自己口渴。他除了拉住别人的手房子想要的物品上以外,不用面部表情、手势或模拟动作来进行交往。他非常喜欢明亮的光和旋转的物体,总是盯着它笑、拍手和掂起脚跳舞。他迷恋于一个微型玩具汽车,日夜握在手中,但是从不用这个汽车或其他玩具进行想象性游戏。从2岁起他拿厨具重复以同一模式摆放在地板上。他最主要的问题是任何改变或扩展他的兴趣的尝试都会遭到他的强烈抗拒。

专家田博主任专分析:孤独症作为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语言交流障碍和刻板的行为举止。由于沟通困难,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情况严重的甚至会有自伤或暴力倾向等,对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孤独症一般在生后或婴儿早期即有症状,但家长却常不能及时发现而及时就诊。0到6岁是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如果家长能够早发现,早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功能恢复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预防方面,因本病病因不明,无确切的预防措施。遗传因素和宫内环境因素在本症发病中有重要影响,因此应积极防治各种感染、预防宫内或围生期各种损伤等,为重要的预防措施。

案例二: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男,9岁。因班里惹麻烦来诊。本学年他已2次被暂停上学。老师说他坐立不安,使班上的同学不能集中注意力。他不能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在教室里走动,并向正在做作业的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责令他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他手脚不停,将东西弄到地上。他似乎从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时而突然做出一些令人讨厌的事情。患儿母亲介绍,患儿从他会走路时开始便有行为问题,3岁时他的坐立不安和过多要求使人不能忍受。他的睡眠需要很少,醒的比任何人都早。他很小的时候就整天捣乱,4岁时曾设法开自己家的门锁,跑到热闹的大街上闲逛,因为他的行为问题曾被拒绝参加学龄前教育班,从经过幼儿园十分艰难的一年,在幼儿园参与游戏时他没有耐心等待而不能参加。

专家田博主任分析:儿童多动症主要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患儿年龄不相称的孤独活动、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综合征。这种注意缺陷和多动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在需要安静或严肃陌生的场合更明显,甚至在睡眠时也是如此。治疗方面,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具体需要,合理选择并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或个体化教育项目等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全面的干预,从而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的症状及社会功能。在预防方面,要提倡婚前检查,避免近亲结婚。适龄生育,提倡自然分娩。孕妇应注意保持心情愉悦,慎用药物,禁烟禁酒。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度过童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田博主任认为,目前占有相当比例的学龄前儿童可能患有焦虑、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但往往没有得到确诊和治疗。从诊疗过程中看,患者的年龄越大,干预的难度也越大。所以,我们必须对儿童的心理和精神问题予以高度关注,早发现、早治疗。

在世界自闭症日到来之际,青岛市精神精神中于心4月份每周六上午9:30在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安徽路32号)举办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专题公益讲座,专家现场讲相关知识,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来聆听。

四月份公益讲座预告

1.题目: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主讲人:刘小翠  副主任医师

时间:2015.4.11上午9:30

2.题目: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表现及早期防治

主讲人:田博  主任医师

时间:2015.4.18上午9:30

3.题目: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干预

主讲人:程亚玲  医师

时间:2015.4.25上午9:30

标签: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障碍   孤独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