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市国际医疗合作中心落户青岛市市立医院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5-3-29 12:29:00 点击:-

2015年3月27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办青岛市医疗卫生“三优工程”推介签约会,宣布青岛市国际医疗合作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落户青岛市市立医院,依托该院国际诊疗与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基础、以及远程协同医疗平台的技术优势,旨在建立青岛市医疗卫生人才国际培训和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学习与引进的平台,全面提升青岛市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百姓多层次的医疗需求、适应国际化城市发展需要,实现“病有良医”目标。

一、成立国际医疗合作中心的意义

加强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百姓医疗需求、适应国际化城市发展需要,是青岛市医疗卫生发展的重要工作,医学人才培养,特别是优秀学科带头人、青年医学人才的国外培训,是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国外培训,学习、引进先进诊疗技术与管理理念,实现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与国际接轨,可以更好地提升我市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建立与我市国际化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医疗服务体系。

2014年,青岛市卫计委在青岛市实施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对重点学科、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的国内、外培训建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并支持青岛市医疗机构、重点学科大力开展国、内外人才培训,制定国(境)外人才培训的管理办法。加强与国(境)外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对外医学人才培训的平台,对落实医学人才的国际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城市建设,在青工作、生活外籍人员日渐增多,外籍人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立国际化诊疗服务体系,提供与国际接轨、坚持国际规范的诊疗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在青外籍人员的医疗服务需求,并同时满足百姓高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通过青岛市国际医疗合作中心的统一平台,加强国际知名医学专家、优质医疗资源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引进,与医学人才的国际培训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医疗服务的国际化水平,更好适应国际化城市发展需要。

二、依托青岛市市立医院成立青岛市国际医疗合作中心的基础

(一)国际诊疗独特优势

2003年,青岛市市立医院成立省内第一家专门面向外籍人员提供诊疗服务的国际门诊,以外籍医生坐诊提供本土化诊疗服务、以多语种护理人员组建专业导诊队伍、以诊疗环境和诊疗流程的国际化为主要特色,在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独特优势的国际门诊。目前,国际门诊每月接诊外籍病人1200余人次,并开展外籍人员健康查体服务,为在青岛的外籍人士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也为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城市形象提供了强大的软环境支持。

(二)国际合作的基础

近年来,青岛市市立医院努力推进国际化医院建设,不断推进医疗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和美国纽约大学RUSK康复研究院、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病院在康复医学、心脏疾病内外科治疗等国际先进专业技术合作与人员培训上取得实质进展;与美国厚普生医学教育与发展系统、德克萨斯医学中心建立人才和先进医疗技术培训的合作平台;与台北医学大学附属双和医院、新加坡中央病院建立人才培训的合作机制。

医院还与包括美国梅奥医院、佛罗里达医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国雷根斯堡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新加坡中央病院等多所国际一流医疗机构和知名医学专家开展合作关系,为建立青岛市国际医疗合作、开展青岛市国际诊疗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医院为推进医院国际诊疗技术的交流、合作与技术引进,成立专门工作部门——国际医学部,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青岛市国际医疗合作中心工作职能

青岛市国际医疗合作中心,是青岛市医疗卫生统一国际人才培训和国际先进技术交流合作的平台,主要承担以下职能:

1、开展青岛市医疗卫生人才的国际培训。建立与国外一流医学中心的合作机制,结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训规划,分批、分步实施青岛市医学人才的国际培训。

2、开展专项诊疗技术的交流、合作与引进。与国际人才培训相结合,根据医院及重点学科发展规划,实施专项技术的国际培训,学习、引进国际先进诊疗技术。

3、建立国外知名医学专家赴青工作机制,引进国际高端医学人才。

4、建立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5、建立与国外知名专家、一流医疗机构远程会诊与双向转诊的工作机制,满足病人诊疗需求。

6、开展国际诊疗,积极拓展并提升面向外籍病人的国际诊疗服务能力。

四、青岛市国际医疗合作中心工作目标

1、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学科带头人,为青岛市更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2、推进国际知名医学专家和先进医疗技术的引进,实现青岛市医疗水平的跨跃发展。

3、提升诊疗服务的国际化水平,适应国际化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为外籍人士提供国际化的医疗服务。

4、建立青岛市市立医院国际诊疗中心,以国际门诊为基础,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国外培训和国际知名医学专家引进,建立国外知名医学专家定期坐诊、会诊的工作机制,提升国际诊疗服务水平,建成在省内具备鲜明特色与领先优势的国际诊疗中心。

五、青岛市国际医疗合作中心工作平台

1、美国纽约大学RUSK康复研究院

2010年3月市立医院与RUSK康复研究院开展合作,建立美方专家团队定期到市立医院进行培训、技术交流,和市立医院技术团队定期到美国RUSK康复研究院进行培训的工作机制,2014年双方签署第3阶段合作协议,继续实施双向的康复医学培训,拓展康复医学发展领域,提高双方互信,将成为青岛市康复医学发展与专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方向。

2、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病院

2012年3月市立医院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病院签署五年合作协议,与市立医院开展心脏内科、心脏外科专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加方专家团队每年二次到市立医院进行技术培训,市立医院专家获得加拿大行医资格进入加方医院工作,学习、引进国际先进的心脏疾病诊疗技术与管理理念,共建青岛渥太华心脏病院,实现青岛市心脏疾病诊疗技术与国际同步。

3、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

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Texas Medical Center)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疗中心,由54家临床、科研和教学机构组成,包括21家国际知名的医疗机构(综合及专科医院),美国厚普生医学教育与发展系统根植于德克萨斯医学中心,通过美国厚普生医学教育与发展系统的桥梁作用,建立青岛市医疗卫生系统与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的合作关系,将德克萨斯医学中心作为青岛市医疗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国际培训的重要方向。

4、台北医学大学附属双和医院和新加坡中央病院

双和医院和新加坡中央病院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院管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并与国际水平相衔接,可作为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培训的重要方向。市立医院已经和台北医学大学附属双和医院建立人员培训与技术交流的合作关系,与新加坡中央病院达成人员培训的合作意向,将成为青岛市国际医疗合作的一项平台。

在上述平台基础上,医院将继续保持与美国、德国、韩国等多所国际一流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拓展新的合作对象,保持与国际知名医学专家的联系与交流,建立国际医疗合作的新平台。

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基础上,2015年青岛市国际医疗合作中心计划开展以下工作:

一、完成国际医疗合作中心的筹建与启动

2015年3月完成青岛市国际医疗合作中心的申报、成立、工作机制建立等筹备工作,在青岛市“三优工程”推介与签约活动中,正式成立并启动国际医疗合作中心的工作。

二、建立与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的培训平台

在市立医院与德克萨斯医学中心人才培训合作基础上,2015年4月完成以厚普生医学教育与发展系统为桥梁、德克萨斯医学中心为培训基地的洽谈,2015年6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青岛市重点学科、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医学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德克萨斯医学中心的培训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我市部分学科专家赴美国进行专项技术培训与学习。

三、实施与美国纽约大学RUSK康复研究院第三阶段合作

落实与美国纽约大学RUSK康复研究院达成的第三阶段合作协议,继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康复医学团队培训,拓展康复医学开展的学科范围,建立大康复的诊疗模式,提高青岛市康复医学的诊疗服务理念与技术水平。

四、实施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病院的技术合作

实施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病院的技术合作项目,在加方专家团队来医院培训的基础上,完成医院医学人才在加方的工作培训,推进青岛渥太华心脏病院建设,提升心脏内、外科整体技术水平。

五、开展与台北医学大学附属双和医院的培训项目

以护理人才培训为先导,落实医院与台北医学大学附属双和医院达成的人员培训协议,选派优秀护理人才赴台进行护理技术与护理服务、护理管理的培训。

六、拓展国际培训与合作项目,落实领导达成的新合作项目。

七、逐步探索国外知名医学专家引进的新机制。

通过国际培训与交流,逐步探索国外知名医学专家引进的新机制,逐步引进国外知名专家进行医疗、教学、科研的合作,开展远程会诊、定期查房、会诊,以及定期坐诊,提高国际诊疗服务能力,促进诊疗服务与国际接轨。

标签:国际医疗合作中心   青岛市市立医院   医疗服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