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自诉眩晕/头晕/头昏的病人,仔细问诊后发现病人描述并不准确。同时因为眩晕、头晕、头昏的发生涉及多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及学者们对这方面的共识和普及尚欠充分,概念欠清和名称混用。因此,本期小编请大家跟随神经内科卢琦医师一同简单探讨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
眩晕/头晕/头昏的感觉体验不同
根据人们的体验,眩晕(Vertigo)主要是以发作性的,客观感觉并不存在的而主观感觉却又坚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头晕(Dizziness)主要是以在行走起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中间歇出现的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头昏(Giddiness)主要是以持续的头脑昏沉或迷糊不清的一种感觉。
眩晕/头晕/头昏的受损靶器官不同
根据解剖/生理学知识,眩晕受损靶器官是主管转体运动中平衡功能的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前庭投射区间的神经系统。头晕的受累靶器官分别或同时是本体觉/视觉/耳石觉(主管静态和直线运动中的平衡功能)等相关(主要是神经)系统。头昏主要的受损靶器官是主管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大脑皮层,由多种器官性/功能性疾病或长期脑力过劳等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兴奋性/抑制性以及二者相互转换和诱导灵活性等)的整体弱化,所引起的一种持续性头脑昏沉和不清晰感。
眩晕/头晕/头昏的发病机制不同
眩晕的发病主要是由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遭受到人为(转体和半规管功能检查)或病变损伤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兴奋性增高(刺激病变)/减低(损害病变)或和双侧功能严重不对称,前庭系统向大脑皮层不断发出机体在转动或翻滚等虚假信息,诱使大脑皮层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调控所致。头晕的发病主要是由本体觉/视觉或耳石觉的单一或组合病变,导致外周感觉神经的单一或多系统的各自信息传入失真,且不能协调一致和大脑调节失控所引起的一种直线运动或视物中的摇晃不稳感。仅在运动或视物之中出现或加重,一旦活动或视物停止,静坐/静卧或闭目后自动减轻或消失。头昏主要是由大脑皮层兴奋性/抑制性的强度,相互转化和相互诱导的灵活性和持续性,以及对外反应性和持续性降低,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的普遍下降或弱化所致的一种临床症状。头昏呈持续性,时轻时重,休息/压力减低和心情舒畅时改善,反之可加重。
眩晕/头晕/头昏的功能检查方法不同
眩晕主要是分别通过前庭眼球反射/半规管的冷热刺激检查和转体(含大型人体离心机)等多种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的,并协助病灶定位/定侧诊断。必要时行脑的影象学检查。头晕主要是分别通过本体觉/视觉/耳石觉的临床检查,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视觉生理仪/耳石平衡仪/升降仪等等多种检查方法。头昏主要是分别通过问诊/功能性脑电图/建议认知和言语功能量表/条件反射/脑力负荷试验等多种临床和实验室方法。
眩晕/头晕/头昏的治疗原则不同
除病因/血管活性药和改善神经营养代谢剂以及康复等治疗外,眩晕是以促进前庭代偿功能的早期康复为主;头晕是加强致病病因的治疗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为重点;头昏是以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促进脑细胞功能/减轻脑力负荷和思想压力为核心。
关于眩晕/头晕和头昏的并存问题
一个病人可同时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引发一个或多个靶器官受损,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并存非少见。所以,由多个靶器官同时受损和不同的发病机制所引发的眩晕/头晕/头昏的合并存在并不少见。比如说较重的眩晕发作后头晕或病情未达到眩晕发作程度时的一过性头晕,可能和前庭核和大脑代偿调控功能有关。
- 上一篇: 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提醒女性长期服用异黄酮最好每年做次妇科检查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