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立医院院长助理张晓春在峰会上发言
青岛市市立医院与华大基因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9月18日-20日,中国侨联、山东省侨联、青岛市侨联联合举办了“创业中华·助力青岛”——2014侨界专家服务产业升级创新峰会,19日举行了高新项目发布会以及签约仪式。青岛市市立医院院长助理张晓春作为青岛市首批领军型创新团队——“肿瘤基因组学与个体化治疗”的带头人,在峰会上针对市立医院在肿瘤上的个体化诊疗研究做了精彩的发言,并代表青岛市市立医院与华大基因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悉,癌症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约800万人死于癌症。我国肿瘤的总体发病率为285.91/10万,居民因癌症死亡的几率是13%,即每7-8人中就有1人因癌死亡,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一大原因。青岛市市立医院在市政府和市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以张晓春教授为带头人的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顶级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创建了青岛市肿瘤个体化诊疗研究中心,集中整合了优势资源,复制了世界顶级肿瘤研究及临床转化平台。
据介绍,张晓春教授从事各种恶性肿瘤诊治及研究20余年,擅长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个体化诊疗,包括基因组学检测和分子靶向治疗,尤其是遗传性肿瘤的基因诊断和干预等。
以张晓春为学科带头人的“青岛市肿瘤个体化诊疗研究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从早期预防、个性化治疗、新药转化等多层次上开展创新性转化医学研究,为肿瘤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并收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近期,研究中心的张晓春教授牵头与“华大基因”率先在国内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了肿瘤全外显子测序、外周血循环肿瘤DNA检测(Oseq-ctDNA)的转化医学研究项目。双方也在此次峰会期间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强强联合,结合青岛市市立医院丰富临床资源与国际化癌症诊疗理念以及华大基因最新癌症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共同致力于将青岛市市立医院所属“青岛市肿瘤个体化诊疗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国际顶级水平的癌症诊疗机构,据悉,双方战略合作范围涉及肿瘤联合实验室、科研、医学转化、临床应用等。
“这个项目应用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进行检测,可实现无创肿瘤早期鉴别诊断、个体化用药指导、复发监测等”,张晓春教授向记者介绍说,“只需抽取受检者外周血,便可对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常见恶性肿瘤进行早期、无创、实时动态检测,尤其适用于难以获得肿瘤组织标本、体质状况差的患者。”
“一个多月前我院有一位疑似肺癌的女患者,由于肿瘤较小,难度较大,在其他医院做穿刺取样时没有成功,慕名来到我院后,我们为她做了一个无创循环肿瘤DNA检测,结果显示的确是肺癌,接下来我们为病人进行了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第二天胸闷、咳嗽的症状就减轻了。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现在病人恢复的非常好,现在还在家照顾她90多岁的老伴呢”,张教授说道。现在肿瘤的检测一般就是通过取肿瘤的组织,比如手术或者进行活检、穿刺,但是有的病人体质差,不能进行手术,或者是肿瘤部位置特殊导致手术难度大,这是肿瘤治疗的一大难点。现在通过抽取患者的外周血就可以检测肿瘤,这种无创的检测方式将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张教授介绍,无创循环肿瘤DNA检测技术可以一次性检测508个肿瘤相关基因、解读88种肿瘤药物,全面、系统、准确地解读肿瘤药物与基因的关系,并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青岛市市立医院也将通过与华大基因的合作,逐步建成区域性生物跨越、民生改善同步进行的试验和示范中心,成为全国的癌症控制示范区,为岛城乃至全国的癌症患者打造一方“生命绿洲”。
- 上一篇: 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爱牙日”儿童口腔保健讲座活动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