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全自动药品分包机

来源:网络 时间:2009-3-9 11:04:00 点击:-

住院病人,服药不再茫然 

今天,在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阎阿姨,从护士手中接过三个连在一起的“小药包”,护士指着包装袋上的字告诉阎阿姨,这是她早、中、晚三次需要服用的药物。阿姨手里拿到的“小药包”,是市立医院引进我市首台全自动药品分包机的“作品”,它的启用,不仅标志着青岛的医院从此结束了药师手工为住院病人摆药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让住院病人从此摆脱了住在医院病房里,却不知道自己天天吃啥药的尴尬;也是市立医院药房“贴心药师”服务品牌,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又一举措。

                                                    

 

药师正在使用全自动摆药分包药品

 

小小药包,用药明了

住过医院,或者亲朋邻里有过住院经历的人都知道,护士每天早晨都会给病人送来三个上下叠在一起的小药盒,药盒装着医生给病人开的早、中、晚要服用的药物。病人收到后,会按照小药盒的上下顺序和盒子的不同颜色,按时吃下这些药。但是,病人们却不知道这小药盒里到底装的是啥药,要想知道,只好一次次去问主治医生。如此一来,医生们也需要一位一位、一遍一遍为病人们解答,而有些不好意思多问的病人,只好糊糊涂涂地吞下那些花花绿绿的药片。真是,住在医院里,病人天天都吃医生给开的药,最终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啥药!

在市立医院东院病房药房,记者见到了整整齐齐码放着的用全自动药品分包机包装好的药物,一包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但磨砂封面上的“内容”却应有尽有:病人姓名、所在病区、所属床号、药品名称、用药量、用药日期、服药方法… … 

手拿着药袋的阎阿姨高兴地告诉我们:以前住院,护士给个小药盒,可是到底吃了啥药,该吃几粒,我们心里可没数。现在好了,哪一顿吃的啥药,自己心里很逡亮!药袋上清楚地写着吃药时间,再也不怕转眼就忘了到底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这新包装,不仅提高了病人的知情权,也让病人服药更放心。

                    

 

药师正在进行无纸核对

 

机器摆药,杜绝差错

自古以来,住院病人每天吃的药,都是先由药师们人工摆放,再通过人工二次核对确认无误,才送到病房,再由护士发放给病人服用。现在用机器摆药,会不会出差错呢?市立医院东院病房药房主任初晓告诉我们,确保用药安全,更符合药品分装洁净条件要求,是全自动摆药机的最大优势。

我们跟着她来到全自动摆药机旁,一排排已经密封好的“小药包”,正从分包机里有序的出来。初主任告诉我们,用“机器”摆药与传统的人工摆药相比,要更科学、更严谨,医院各个病区、摆药中心和“全自动药品分包机”都通过计算机联网,各个病区根据主治医生的医嘱,将病人用药输入计算机,病房药房确认之后,“全自动药品分包机”根据指令,自动摆药、包药。

初主任介绍说,给全自动摆药机药盒添加药品是第一步,这一步是由两个药师复核完成,不仅药片要与样片进行核对,还要由扫描仪确认机器内的药盒与药品货位落位号是否相符,同时保存药品相关信息。

“机器”得到指令,自动摆药、包药,是第二步。包装好、送到病人手里的小药袋的背面是完全透明的,另一位药师要通过扫描,对这透明药袋里药品的形状、数量等进行无纸核对,保证药品发放准确无误。为保证无纸核对的准确性,在药品被放入摆药机之前,药师要对所有药品进行拍照并编写入程序,以保证实物与样片核对准确无误。

 

 

小塑料袋,其实是玻璃纸

用塑料袋包药,是不是既浪费,又不符合当前限塑的环保要求呢?

其实这可不是“小塑料袋”!而是一种用棉浆、木浆等天然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可降解“玻璃纸”,这种材料无毒无味,不仅对油性、碱性和有机溶剂有强劲的阻力,还可以让里面的药片像鸡蛋透过蛋皮上的微孔一样进行呼吸,非常利于药品的保鲜和保存活性。而且,小包装设计了易撕处理,病人服药只要一撕就开,非常方便。  

               

 

包装好的用药

 

初主任还告诉我们,从“机器”试用的情况来看,分包机的摆药速度大约是以往药师人工摆药的3-4倍,这就节省了大约一半左右的人力资源,无形当中把更多时间还给了药师,把药师还给了病人,让药师们有更多时间走到病人床前进行临床用药指导,让在这里住院的病人的用药也会更科学合理、更规范。“贴心药师”又向着与病人零距离迈出了一大步。

 

 

 

                                                                                                                      伊丽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