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一”日本大地震过去近一年了,由其引起的核电站事故始终受全世界人们的关注,一年的时间,灾难中波动的情绪已经渐渐平息,就让我们从更科学的角度看看核电站事故到底会对环境及健康造成哪些影响。
在核电站中,燃料(铀或钚的一种同位素)被裂变以产生能量,这些能量被用来加热水以及让蒸汽驱动的涡轮发电机运转。除释放能量外,分裂的燃料还产生放射性裂变产物。如果发生事故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容纳燃料和裂变产物的支持结构有可能受损,并使放射性元素逸入环境中。大多数核电站都使用一种钢壁容器包绕反应堆堆芯,而钢壁容器又被气密的强化钢混凝土安全壳结构所包绕,该结构可无限期地容纳放射性物质。需要告知大家的是,反应堆事故的爆炸与核武器的爆炸是不同的,因为核电站中不存在核武器中所含有的高度浓缩铀或钚的同位素浓缩品及构型。
辐射暴露通常分为三种,由于非常靠近辐射源而导致全身或部分身体暴露,外污染及内污染。反应堆事故可将多种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到环境中。来自每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健康威胁取决于各种因素。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别很大,如99钼只有短短的67小时,而239钚则长达2.44万年。气态同位素(例如133氙)以及没有大量释放的同位素(例如238钚)不引起明显的内污染或外污染。但是131碘可成为一种重要的致病源,因为它广泛存在于反应堆排出物中,并且倾向于停留在地面上。当131碘被释放时,其可被吸入或在进入食物链后被摄入,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果、蔬菜、牛奶、地下水等。
福岛核电站将放射性水泄入大海已导致了另外一种途径(通过受污染的海鲜),借此食物链有可能受到影响。虽然靠近核电站海水中的放射性有可能比平时暂时高出几个数量级,但在被海洋生物摄入前后,放射性可迅速向远处扩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变(依据半衰期)。
在分子水平上,辐射暴露的主要后果是DNA损伤,这种损伤将被完全修复,或无害,或导致功能障碍、致癌作用或细胞死亡。辐射暴露的临床效应取决于众多的变量,包括暴露的类型,所暴露组织的类型,辐射的类型,在机体内辐射的透入深度,总吸收剂量,以及在一段时间内所吸收的剂量。
辐射暴露对机体内的每一器官系统都可能导致近期和远期效应。在131碘释放事故中,受累区域中的人员应尝试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当地生长的农产品及地下水的摄入。由于131碘的半衰期仅为8天,所以在2-3个月后,这些当地资源不应该含有大量的131碘。
- 上一篇: 中国罕见病界定缺官方标准 学者吁纳入国家立法
- 下一篇: 英国48岁妇女代孕生了10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