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曾经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在疟疾发生特别严重的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20多年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得知这种状况和地域无关,即使在同一国家这种现象也很明显。
专家学者们首先在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发现无疟原虫感染的小鼠肺癌生长迅速,很快发生转移和死亡。经过疟原虫感染的小鼠肺癌生长缓慢,很少发生转移,寿命显著延长,其中约有10%的小鼠肺癌全部消退。研究者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还发现,当小鼠肺癌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采用手术摘除肺癌病灶,然后将手术后的小鼠分为两组,一组接种疟原虫,另一组不接种疟原虫,结果显示,接种疟原虫小鼠的寿命显著长于未接种者。这提示已经发生的肿瘤细胞也受到疟原虫感染的抑制。研究者还发现,疟原虫感染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
对此,中国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疟原虫感染或许可以抑制肺癌的生长及转移,而以疟原虫作为载体开发治疗性肺癌疫苗正在进行中。良性疟疾或可用于肺癌的免疫治疗。
据了解,其实很早以前疟原虫感染就曾经作为一种疗法(疟疾疗法)用于神经性梅毒治疗了。1917年奥地利医生瓦纳-姚雷格首次应用,于1927年获诺贝尔医学奖。上世纪60年代以前,疟疾疗法曾在欧洲、前苏联、美国广泛应用。



